患者感染麻疹病毒后可以产生终身免疫力
摘要:约有95qo的宝宝会患此病。其余的5%为不显性感染,即使感染亦没有症状,或几乎不会患病。出生后3-6个月时,不容易感染。但是,如果妈妈不曾患过麻疹,而没有免疫力时,宝宝亦会受到传染。
\麻疹
麻疹足一种病毒感染性疾病,具有传染性,任何年龄都有可能发生,但最常见于1。5岁儿童。病毒主要通过接触传播。麻疹的潜伏期一般为10-14
天左右,患者感染麻疹病毒后可以产生终身免疫力,从免疫学角度来讲一般不会出现病毒复发现象。但是也有个别儿童可能发生2次或3次麻疹。约有95qo的宝宝会患此病。其余的5%为不显性感染,即使感染亦没有症状,或几乎不会患病。出生后3-6个月时,不容易感染。但是,如果妈妈不曾患过麻疹,而没有免疫力时,宝宝亦会受到传染。
此病分为前驱期、发疹期和恢复期三个阶段。
1.前驱期
一般为3~5天。主要症状为发热,并有明显上呼吸道炎症,还可出现消化症状,宝宝可出现抽风,发病第2。3日,皮疹出现前,先出现麻疹黏膜斑,即第二大牙相对的颊部口腔黏膜上,有数个约0.1-1毫米大小的小白点,其周围红晕,这种黏膜斑也可见于牙龈、口唇黏膜,称这种麻疹黏膜斑为科普利克斑。科普利克斑约在皮疹出现1-2日后消退,可作为本病特征性诊断的依据。
2.发疹期
发病后3-5天开始出疹,出疹的顺序为耳后、发际,逐渐扩散到前额、面、颈、胸、背、四肢,最后是手、足心,自上而下遍布全身。皮疹处为细小淡红色斑丘疹,直径大多为2-4厘米,散在分布。其后皮疹逐渐增多,呈暗红色,逐渐融合成片,疹与疹之间皮肤正常。
皮疹最旺盛时期体温最高,可达40℃以上。此时中毒症状加重,婴幼儿病人眼结膜充血及畏光明显,
咳嗽加剧,呕吐、腹泻增重,精神萎靡,甚至出现嗜睡、烦躁及抽搐。舌表面红刺增大犹如草莓状。全身表浅淋巴结及肝、脾轻度肿大。皮疹一般于出现5日后渐退,可有细糠状脱屑,遗留棕黑色
色素沉着斑。皮疹消退的同时体温也下降,中毒症状、眼结膜充血及咳嗽也渐恢复。一般病程约为10日。
3.恢复期
皮疹于2~5天出齐,全身不适及呼吸道炎症逐渐减轻,精神、食欲好转,如无合并症,体温渐降至正常。出疹后5天左右皮疹开始消退,退疹的顺序与出疹的顺序相同,退疹后留有浅褐色的包素斑,经1~2周可全部消失,并有糠麸状脱皮。
在病情过程中,大多会并发支气管炎、肺炎、中耳炎。有时可能会并发
脑炎,而发生严重的痉挛或意识障碍。尤其必须注意的是容易发生维生素缺乏症。缺乏维生素时会引起眼球干燥症、角膜软化症。
此病可选用抗病毒药,如病毒唑等,也可采用对症疗法。为了防止二次感染,可使用抗生素。
平时的护理十分重要。出麻疹时,全身的抵抗力大为降低,所以保持安静是非常重要的。退烧后也必须静卧3-4天。然后才可起床,在室内静静游戏,最好少外出,不需要特别保温,但是,千万不可受凉。头痛及发烧时可使用冰枕。
须保持肌肤清洁,即使出疹子,亦应用柔软的毛巾擦拭全身。尤其是容易污秽的阴部或皮肤都须保持清洁。擦拭眼屎,令其漱口以清洁口腔。退烧后,精神恢复之后,才可进行沐浴。主要的目的是清洁皮肤,所以以淋浴为主,千万不可长时间浸泡在热水之中。
吃容易消化的食物,尽量增加水分。最好大量地供给维生素丰富的新鲜水果或蔬菜。由于容易缺乏维生素A,最好能促其服用维生素。
宝宝在出生后6个月起即有被传染的危险,所以必须加以预防。避免与患者接触,按时进行预防接种。注射后7-14天会发烧及出疹子,则形成半永久的免疫。完全没有症状,则无法形成免疫。
但是,如果与麻疹患者接触,而且已处于潜伏期,再使用麻疹疫苗是完全无效的,此时可使用血清
球蛋白,其中含有浓缩的免疫抗体,在感染后的6-7天使用可控制发病,使病情减轻,若增加药量亦可完全加以预防。但是,最好能事先考虑到宝宝的年龄、季节、
发育状态,再进行决定。
此药的免疫有效期间只有两个月,一过了此时间,效果完全消失。因此,如果没有感染的因素,却加以使用,只是徒劳无益。此外,若在潜伏期8天以后再注射此药,也完全无效。当经常接触的宝宝中某个人已出现疹子,其他的宝宝可能已到了潜伏期的第四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