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对待孩子偏食
摘要:对于孩子来说,即使表现出对某些食物的偏爱。也并非是一成不变的。细心的父母会发现,孩子有时候爱吃这种食物,过一阵又会变得爱吃另外一种食物。因此。有时孩子偏爱某些食物不等于孩子就是有了偏食的嗜好。
正确对待孩子偏食
1岁以后,随着孩子独立意识的增强和味觉辨别能力的提高,他开始对每天的食物有所观察和注意了,他不再是喂什么就吃什么了,而是会对食物表示自己的看法,琢磨一下什么东西好吃、什么不好吃,甚至示意父母做自己想吃的东西,表现出来的就是对食物有了偏爱和挑剔。其实,对于孩子来说,即使表现出对某些食物的偏爱。也并非是一成不变的。细心的父母会发现,孩子有时候爱吃这种食物,过一阵又会变得爱吃另外一种食物。因此。有时孩子偏爱某些食物不等于孩子就是有了偏食的嗜好。
但是,有的父母对孩子的喜好过于敏感,当发觉孩子在某次吃饭时吃鸡肉比鱼肉多,就可能由此得出结论:孩子不爱吃鱼。为了投其所好,就不再做鱼给孩子吃,而是总绐孩子做他曾经喜欢吃的某种食品。长此以往,会强化孩子不良的饮食偏见,诱导他“偏食”,有些食物很有营养,价钱也不低,父母非常希望孩子能够多吃一些。但孩子往往不能理会父母的苦心,并不因为这种东西贵就感兴趣。于是,有些家长“不达目的决不罢休”,常会强迫孩子多吃一口是一口,拼命往孩子嘴里塞。这样几次下来,孩子见到这种食物就怕,拒绝再吃它,也会造成“偏食”。
1岁以后的孩子逐渐喜欢吃较硬的食物,如果大人烹调不当,还是把主、副食混在一起煮,又煮得过烂,他就不爱吃。有时饭菜的品种及其色、香、味、形变化不大,会使孩子感到吃饭单调乏味,同样会使孩子对吃饭的兴趣不高,父母又一定要他吃,他只得挑三拣四地吃,促使孩子出现偏食行为。
有些父母自己有偏食的饮食习惯,经常根据自己的口味来对待孩子的饮食,想当然地认为自己爱吃的东西孩子也爱吃,或出于身体方面的原因忌食某些食物,使家中食物品种有很大的局限性,某些食物经常吃,而另一些食物却很少出现在餐桌上。长此下去,孩子受父母偏食的影响,只习惯于吃某些食物,就造成了偏食。
理解上述种种可能性之后,父母就容易找到纠正或预防孩子偏食的诀窍了。国外的研究发现,从长远来看,孩子有良好的自身调节能力,他会选择自己需要的食品来吃,只要孩子在一周的范围内能达到饮食平衡即可。所以,疼爱孩子的父母们,对孩子偏食问题要全面分析,合理调节做好防范为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