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血友病是一组凝血功能障碍的遗传性疾病
摘要:血友病甲和乙均属伴性隐性遗传。病理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由女性传递,男性发病。多数有家族病史。无家族病史者,可能由于基因突变或轻型病例未被发现之故。血友病丙属常染色体不完全性隐性遗传,两性均可发病。
血友病是一组凝血功能障碍的
遗传性疾病。本组疾病传统上指:(1)血友病甲,即因子VIII(或抗血友病
球蛋白)缺乏症;(2)血友病乙,即因子IX或凝血活酶前质缺乏症。(3)血友病丙即因子XI或凝血活酶前质缺乏症。血友病甲、乙较多见。
血友病甲和乙均属伴性隐性遗传。病理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由女性传递,男性发病。多数有家族病史。无家族病史者,可能由于基因突变或轻型病例未被发现之故。血友病丙属常染色体不完全性隐性遗传,两性均可发病。
[主要症状]
共同特征是凝血活酶生成减少,凝血时间延长,终身有轻微外伤后出血倾向。血友病甲、乙的症状较重。血友病丙症状较轻,可终身不发病。
患者自幼年起常有皮肤瘀斑,皮下及肌肉血肿、粘膜出血、关节积血。亦可见消化道、
泌尿道等内脏出血。颅内出血少见,但常危及生命。关节积血以
膝关节常受累,且常反复发生在同一关节。急性期出现关节红肿、疼痛,初发者可于数日数周内血肿完全吸收,疼痛消失,功能恢复正常。反复关节出血者,血肿吸收不全,可致慢性关节炎症、滑膜增厚,持续数月或数年后滑膜及骨质破坏,关节纤维化,导致关节强直畸形、功能丧失。
[防治措施]
1.平时要注意预防出血:(1)避免损伤。(2)尽量避免肌内注射、深部组织穿刺等。必需肌注时,应采用细小针头、注射后延长按压时间。(3)尽量避免手术。如必需外科手术时,应做好充分准备。
2.如已发生出血,立即采取止血措施:(1)局部压迫。如皮肤出血可行包扎加压止血;
口腔、鼻粘膜出血可用I:1000肾上腺素或新鲜血浆浸棉球、明胶海绵压迫;关节出血可用弹性绷带加压包扎出血关节,并抬高患肢保持在功能位。(2)尽快输注所缺乏的凝血因子。出血期应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变化,及早发现内脏及颅内出血,以便组织抢救。
3.减轻疼痛:疼痛主要发生在出血的关节和肌肉部位。对出血部位可用冰袋冷敷,限制其活动。
4.预防致残:关节出血停止后,逐渐增加活动。对因反复出血已致慢性关节损害者,须指导其进行康复锻炼。
5.输注凝血因子。
6.健康教育:(1)指导家长让患儿养成安静的生活习惯,以避免损伤引起出血。(2)对患儿家长进行遗传咨询,使家长了解本病的遗传规律以及筛查基因携带者的重要性。基因携带者的女性在妊娠期应行基因分析法作产前检查,如确定胎儿为血友病患者,可及时终止妊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