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动脉下或双动脉下的漏斗隔缺损很少能闭合
摘要:大型缺损伴有明显肺动脉高压时(多见于儿童或青少年期),右心室压力显著升高,逆转为右向左分流,出现青紫,并逐渐加重,此时心脏杂音较轻而肺动脉第二音显著亢进。
临床表现
临床表现决定于缺损大小和心室间压差,小型缺损可无症状,一般活动不受限制,生长
发育不受影响。仅体格检查时听到胸骨左缘第3、第4肋间响亮的全收缩期杂音,常伴震颤,肺动脉第二音正常或稍增强。缺损较大时左向右分流量多,体循环血流量相应减少,患儿多生长迟缓,体重不增,有消瘦、喂养困难、活动后乏力、气短、多汗,易患反复呼吸道感染,易导致充血性
心力衰竭等。有时因扩张的肺动脉压迫喉返神经,引起
声音嘶哑。体格检查发现心界扩大,搏动活跃,胸骨左缘第3、第4肋间可闻及粗糖的全收缩期杂音,向四周广泛传导,可扪及收缩期震颤。分流量大时在心尖区可闻及二尖瓣相对狭窄的较柔和舒张中期杂音。大型缺损伴有明显肺动脉高压时(多见于儿童或青少年期),右心室压力显著升高,逆转为右向左分流,出现青紫,并逐渐加重,此时心脏杂音较轻而肺动脉第二音显著亢进。继发漏斗部肥厚时,则肺动脉第二音降低。
—室间隔缺损易并发支气管炎、充血性心力衰竭、肺
水肿及感染性心内膜炎。20%—50%的膜周部和肌部小梁部缺损在5岁以内有自然闭合的可能,但大多发生于1岁内。肺动脉下或双动脉下的漏斗隔缺损很少能闭合,且易发生主动脉脱垂致主动脉瓣关闭不全时,应早期处理。
(三)辅助检查
1.X线检查
小型室间隔缺损心肺X线检查无明显改变,或肺动脉段延长或轻微突出,肺野轻度充血。中型缺损心影轻度到中度增大,左、右心室增大,以左室增大为主,主动脉弓影较小,肺动脉段扩张,肺野充血。大型缺损心影中度以上增大,呈二尖瓣型,左、右心室增大,多以右心室增大为主,肺动脉段明显突出,肺野明显充血。当肺动脉高压转为双向或右向左分流时,出现艾森曼格综合征,主要特点为肺动脉主支增粗,而肺外周血管影很少,宛如枯萎的秃枝,心影可基本正常或轻度增大。
小型缺损心电图可正常或表现为轻度左心室肥大;中型缺损主要为左心室舒张期负荷增加表现,RV5、RV6升高伴深Q波,T波直立高尖对称,以左心室肥厚为主;大型缺损为双心室肥厚或右心室肥厚。症状严重、出现心力衰竭时,可伴有心肌劳损。
3.超声心动图
可解剖定位和测量大小,但<2mm的缺损可能不被发现。二维超声可从多个切面显示缺损直接征象一回声中断的部位、时相、数目与大小等。彩色多普勒超声可显示分流束的起源、部位、数目、大小及方向。频谱多普勒超声可测量分流速度,计算跨隔压差和右室收缩压,估测肺动脉压。还可通过测定肺动脉瓣口和二尖瓣口血流量计算肺循环血流量(Qp);测定主动脉瓣口和三尖瓣口血流量计算体循环血流量(QS),正常时Qp/QS,此值增高1.5提示为中等量左向右分流,2.0为大量左向右分流。
4.心导管检查
进一步证实诊断及进行血流动力学检查,评价肺动脉高压程度、计算肺血管阻力及体肺分流量等。造影可示心腔形态、大小及心室水平分流束的起源、部位、时相、数目与大小,除外其他并发畸形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