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方舟健客 > 儿科频道 > 疾病类型 > 其它疾病 > 新生儿颅内出血

新生儿颅内出血

2018-04-23 来源:儿科医生鱼小南  标签: 掌上医生 喝茶减肥 一天瘦一斤 安全减肥 cps联盟 美容护肤
摘要:当动脉压突然升高时可导致毛细血管破裂引起室管膜下出血;出血向内可穿破室管膜进人脑室内引起脑室内出血;血液外渗可扩散至脑室周围的白质。
新生儿颅内出血是新生儿期最严重的脑损伤,早产儿多见,病死率高,存活者常留有神经系统后遗症。
 
一、病因
 
(1)早产。胎龄32周以下的早产儿,在脑室周围的室管膜下及小脑软脑膜下的颗粒层均留存胚胎生发基质。该组织是一未成熟的毛细血管网,其血管壁仅有一层内皮细胞、缺少胶原和弹力纤维支撑。当动脉压突然升高时可导致毛细血管破裂引起室管膜下出血;出血向内可穿破室管膜进人脑室内引起脑室内出血;血液外渗可扩散至脑室周围的白质。
 
(2)缺血缺氧窒息时低氧血症、高碳酸血症可直接损伤毛细血管壁。
 
(3)外伤,主要为产伤所致。
 
(4)其他原因,如新生儿肝功能不成熟,凝血因子不足或患其他出血性疾病。
 
二、临床表现
 
主要与出血部位和出血量有关,轻者可无症状,大量出血者可在短期内死亡。常见的症状与体征有:(1)神志改变,如激惹、嗜睡或昏迷。(2)呼吸改变,如增快或减慢,不规则或暂停。(3)颅内压力增高,前囟隆起,血压增高,抽搐,角弓反张,脑性尖叫。(4)眼征,如凝视、斜视眼球上转困难、眼球震颤等。(5)瞳孔对光反应消失。(6)肌张力,增高、减弱或消失。(7)其他,不明原因的苍白、贫血和黄疸
 
根据出血部位不同,临床上分为以下几型。
 
1.脑室周围一脑室内出血(PVH—IVH)
 
这型是新生儿颅内出血中常见的一种类型。
 
2.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
 
出血原发部位在蛛网膜下腔内,不包括硬膜下、脑室内或小脑等部位出血后向蛛网膜下腔扩展。此种出血类型在新生儿十分常见,尤其是早产儿。SAH与缺氧、酸中毒、产伤有关。
 
3.脑实质出血(IPH)
 
多因小静脉栓塞后使毛细血管压力增高、破裂而出血。
 
4.硬膜下出血(SDH)
 
这型是产伤性颅内出血最常见的类型,多见于足月巨大儿。
 
5.小脑出血(CH)
 
包括原发性小脑出血,脑室内或蛛网膜下腔出血扩散至小脑,静脉出血性梗死,及产伤引起小脑撕裂4种类型。多见于胎龄小于32周、体重低于1500g的早产儿,或有产伤史的足月儿。
看本篇文章的人在健客购买了以下产品 更多>

相关问答

有健康问题?医生在线免费帮您解答!去提问>>

热文排行

热门问答

用药指导

健客微信
健客药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