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化脓性脑膜炎诊断
摘要:化脓菌外,结核杆菌、病毒、真菌等皆可引起脑膜炎,并出现与化脑相似的临床表现而需注意鉴别。脑脊液检查,尤其病原学检查是鉴别诊断的关键。
早期诊断是保证患儿获得早期治疗的前提。凡急性发热起病,并伴有反复
惊厥、意识障碍或颅内压增高表现的婴幼儿,均应注意本病可能性,应进一步依靠脑脊液检测确立诊断。然而,对有明显颅压增高者,应先适当降低颅内压后再行
腰椎穿刺,以防腰椎穿刺后发生脑疝。
婴幼儿和不规则治疗者临床表现常不典型,后者的脑脊液改变也可不明显,病原学检查往往阴性,诊断时应仔细询问病史和详细进行体格检查,结合脑脊液中病原的特异性免疫学检查及治疗后病情转变,综合分析后确立诊断。
小儿化脓性脑膜炎鉴别诊断
除化脓菌外,结核杆菌、病毒、真菌等皆可引起脑膜炎,并出现与化脑相似的临床表现而需注意鉴别。脑脊液检查,尤其病原学检查是鉴别诊断的关键。
1.结核性脑膜炎
需与不规则治疗的化脑鉴别。结核性脑膜炎呈亚急性起病,不规则发热12周才出现脑膜刺激征、惊厥或意识障碍等表现,或于昏迷前先有脑神经或肢体麻痹。具有结核接触史、PPD阳转或肺部等其他部位结核病灶者支持结核诊断。脑脊液外观呈毛玻璃样,白细胞数多<500x106/L,分类以单核细胞为主,薄膜涂片抗酸染色和结核菌培养可帮助诊断确立。
2.病毒性脑膜炎
临床表现与化脑相似,感染中毒及
神经系统症状均比化脑轻,病程自限,大多不超过2周。脑脊液清亮,白细胞数0至数百X10+/L,分类以淋巴细胞为主,糖含量正常。脑脊液中特异性抗体和病毒分离有助诊断。
3.隐球菌性脑膜炎
临床和脑脊液改变与结核性脑膜炎相似,但病情进展可能更缓慢,头痛等颅压增高表现更持续和严重。诊断有赖脑脊液涂片墨汁染色和培养找到致病真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