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中医验方
摘要:多见于足月儿脑膜炎,主要表现为正盛邪实。其辨证论治可参阅新生儿败血症所述。惟方中用药可酌加平肝熄风药(如钩藤、天麻、僵蚕),降低颅压药(如泽泻、猪苓、茯苓)。
川芎嗪4—8毫克/千克,每日2次静脉滴注,连用7—10日,可缩短病程和减少并发症。
中医疗法
1.毒陷正虚型
多见于
早产儿脑膜炎,主要表现为正虚邪盛,其辨证论治可参阅新生儿败血症所述。
2.邪毒炽盛型
多见于足月儿脑膜炎,主要表现为正盛邪实。其辨证论治可参阅新生儿败血症所述。惟方中用药可酌加平肝熄风药(如钩藤、天麻、
僵蚕),降低颅压药(如泽泻、猪苓、茯苓)。
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西医疗法
1.药物治疗
临床疑似诊断为败血症、化脓性脑膜炎,在抽血培养后立即给有杀菌作用的药物。
(1)药物的选择与配伍
(1)病原菌不明,可联合应用青霉素类与氨基糖苷类(庆大霉素或卡那霉素,应注意肾毒性及听神经损害)。如临床诊断为化脑,可采用以下3种联合用药:
氨苄青霉素200—400毫克/(千克/日)加庆大霉素3000—5000单位/(千克/日),分2次静脉滴注;
氨苄青霉素加青霉素钠50—80单位/(千克/日),分2—4次静脉滴注;
氨苄青霉素加丁胺卡那20毫克/(千克/日),分2次肌内注射。
(2)病原菌为革兰阳性球菌如金葡菌或出生3日后发病者,可用青霉素、
红霉素或苯唑西林,重症或耐药性金葡菌可应用苯甲异唑青霉素,新青霉素II、万古霉素、头孢噻肟等。如临床诊断为化脓性脑膜炎,以上药物治疗1—2周无效,可改氯霉素[生后1周内25毫克/(千克/日),出生2周后50毫克/(千克/日)],应隔日查1次网织红细胞,注意再生障碍性贫血发生。
(3)病原菌为大肠杆菌或出生3日内者,无论败血症或化脓性脑膜炎均宜首选氨苄青霉素加氨基糖苷类,4—5日不见好转可加用头孢唑啉、头孢甲肟、头孢哌酮、头孢曲松或头孢他啶等。
(4)病原菌为铜绿假单孢胞菌,首选羧苄青霉素200—400毫克/(千克/日)或妥布霉素。
(2)用法及疗程用药初期应根据病情、日龄、体重给予足够剂量,均以静脉滴注到炎症控制、体温正常、血培养转阴(脑脊液正常)后改用肌内注射,并维持1—2周后停药,一般败血症疗程为2—3周,化脑3—4周,有并发症时疗程延长。
(3)特异性免疫核糖核酸对耐药性金葡菌、大肠杆菌、铜绿假单胞菌败血症患儿经上述抗菌治疗无效或病程长、免疫低下患儿可予以上述三种病原菌的特异性免疫核糖核酸各5毫克,腹腔内注射,每日1次,3次为1疗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