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
摘要:一般表现嗜睡、面色欠佳、哭声减弱、吮乳减少及体温不稳等与败血症相似,但病情较重。颅缝分离、前囟隆起、呕吐等颅内压增高表现出现较晚或不明显,新生儿颈肌发育很差,故常无颈强直。
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
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neonatalpurulentmenin克itis)系指出生后4周内化脓菌引起的脑膜炎症。其发生率占活产儿的0.2‰—1‰,
早产儿可高达3‰,由于新生儿,尤其是极低体重儿免疫功能均存缺陷,皮肤黏膜屏障功能差,淋巴结
发育不全,血脑屏障功能不全,进入血循环细菌容易通过血脑屏障导致化脓性脑膜炎。临床表现很不典型,早期诊断困难,发现颅高压症状已属晚期,加之并发脑室膜炎,病死率高,幸存者40%—50%可留有不同程度的后遗症。
其症状、体征表现如下:
1.一般表现嗜睡、面色欠佳、哭声减弱、吮乳减少及体温不稳等与
败血症相似,但病情较重。颅缝分离、前囟隆起、呕吐等颅内压增高表现出现较晚或不明显,新生儿颈肌发育很差,故常无颈强直。
2.特殊表现
(1)易激惹,突然尖叫;
(2)眼部异常如两眼无神,双目发呆,凝视远方,眼球上吊或向下呈落日眼,可有眼球震颤或斜视,瞳孔对光反射迟钝、大小不等;
(3)前囟紧张,有柔韧感,饱满,隆起已非早期表现,失水时前囟平也提示颅内压增高;
(4)骨缝可进行性增宽;
(5)惊厥:可双眼睑抽动或面肌小抽如吸吮状,亦可阵发性面色改变,呼吸暂停,惊厥亦可因低
血糖、低血钙、低血钠引起;
(6)败血症的特殊表现:
黄疸、肝大、淤点、腹胀、休克可同时出现。李司特菌脑膜炎患儿的皮肤可出现典型的红色粟粒型小丘疹,主要分布于躯干,皮疹涂片可见李司特菌。
3.硬脑膜下积液的临床表现
(1)治疗过程中脑脊液检查好转,而体温持续不退或反而上升,临床症状不消失;
(2)病情好转后又出现高热、抽搐、呕吐;
(3)前囟饱满或隆起、颅缝裂开;
(4)硬脑膜下穿刺有黄色液体,细胞数增加,有时培养及涂片可以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