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健客网 > 儿科频道 > 疾病预防 > 饮食保健 > 孩子不吃饭,多半是……?

孩子不吃饭,多半是……?

2018-04-08 来源:医信妇儿频道  标签: 掌上医生 喝茶减肥 一天瘦一斤 安全减肥 cps联盟 美容护肤
摘要:幼儿进食障碍可分为六种亚型:婴儿期厌食,感觉性食物厌恶,社交障碍型,创伤后厌食,状态调整障碍型,以及共患病相关进食障碍。
幼儿喂养困难这一概念涵盖所有因无法/拒绝食用足量或足够多样的食物而导致的营养缺乏状态,其可能导致营养不良、生长受限、神经认知功能异常等多种严重后果。
 
目前,幼儿进食障碍可分为六种亚型:婴儿期厌食,感觉性食物厌恶,社交障碍型,创伤后厌食,状态调整障碍型,以及共患病相关进食障碍。尽管多数喂养困难的病因并非器质性病变,但首先仍应通过详尽的病史采集及查体来排除。
 
对不同年龄段的患儿应当采用不同的进食原则,其系统治疗也应基于不同亚型特点进行。
 
▼幼儿喂养困难及进食障碍:定义
 
1.“幼儿喂养困难”
 
指因无法/拒绝食用足量或足够多样的食物而导致的营养缺乏状态,其临床表现可包括进食时间延长、拒绝进食、进食时紧张、难以独立摄食、婴幼儿夜食、难以增加饮食摄入,及难以添加新质地的辅食。最终可能导致营养不良、生长受限、神经认知功能异常等多种严重后果。
 
2.“婴幼儿进食障碍”
 
为一诊断学术语,其定义及限制更加明确:诊断婴幼儿进食障碍需要证实患儿存在拒食现象,同时存在生长受限并排除器质性病变。而根据DSM标准(DiagnosticandStatisticalManualofMentalDisorders),进食障碍是指长期摄食减少同时伴有一个月以上的增重困难或体重显著减少,而并无食物来源缺乏或其他显著疾病因素解释。
 
▼幼儿进食障碍:诊断标准及分类
 
目前有若干种诊断标准,其中最常用的是Chatoor分类以及诊断标准。Chatoor标准将幼儿进食障碍分为6个亚型:婴儿期厌食,感觉性食物厌恶,社交障碍型,创伤后厌食,状态调整障碍型,以及共患病相关进食障碍。
 
1.婴儿期厌食:占55.4%,其诊断标准如下
 
a)儿童拒绝摄入足量食物,时间>1个月
 
b)常常于6月至3岁间,由喂食转为自主进食过程中起病
 
c)儿童并无饥饿表现,对事物并无兴趣,同时多对探索环境表现出强烈兴趣
 
d)儿童生长严重受限
 
e)无前驱的创伤事件
 
f)无其他疾病原因
 
2.感觉性食物厌恶:占3.1%,多表现为挑食,具体表现为
 
a)儿童拒绝摄食某类具有特殊味道、质地、气味或外观的特定食物
 
b)多于为儿童食谱引入多种类食物过程中发病
 
c)当提供儿童喜好的食物时进食情况改善
 
d)同时伴有特定营养成分缺陷或者口腔运动发育延迟
 
3.社交障碍型:占9.2%,其发现及诊断较为困难。具体诊断标准包括:
 
a)儿童的社会参与行为发育不良,例如眼神交流、社交性微笑、以及对喂食者牙牙学语
 
b)儿童生长严重受限
 
c)器质性病变或综合性发育障碍并非发育不良及社会参与行为缺失的唯一原因
 
4.创伤后进食障碍:也被称为“进食恐惧”,占12.3%。具体诊断标准包括:
 
a)拒食继发于口咽或胃肠道的一次或多次创伤性事件,例如窒息、严重呕吐、鼻胃管或内镜插入、或多次吸
 
b)“拒食”可以是以下三种模式中的任意一种:
 
i.在清醒时拒绝奶瓶喂食,但在睡眠时可接受,亦能通过勺子摄入食物
 
ii.拒食硬质食物,但可通过奶瓶进食
 
iii.拒绝一切经口喂食
 
5.状态调整障碍型进食障碍:占3.1%。其多在新生儿期起病,其表现与新生儿肠痉挛相似:婴儿在进食时不能进入及保持在一个镇定的状态,多导致患儿体重无法增长甚至下降。
 
6.共患病相关进食障碍:又称器质性进食障碍,占16.9%。患儿多能够顺利开始进食,但在过程中遇到障碍并拒绝继续进食。对共患病(例如胃食管返流病)进行治疗可能改善拒食情况,但不能完全解决。
看本篇文章的人在健客购买了以下产品 更多>

相关问答

有健康问题?医生在线免费帮您解答!去提问>>

热门问答

健客微信
健客药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