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生病得吃药?看一下本文更安心
摘要:给孩子吃药应该合理安排时间,不能为了省事就都安排在某一个时段,或只在白天服药。如果服药过于集中,就可能造成药物浓度过高,对身体有害。
在昨天的科普中,我们提到了常见药物的服用时间问题。除去这类困惑,家长们在喂
药方面还存在着很多认识上的不足,需要扫除更多儿童用药误区。
给孩子服药的最常见误区有哪些?
1、对一日吃三次药的误解
正常的一日三次服药,是针对每天24小时来说的,即应该每8小时服一次药。
所以,给孩子吃药应该合理安排时间,不能为了省事就都安排在某一个时段,或只在白天服药。如果服药过于集中,就可能造成药物浓度过高,对身体有害。
2、卧床服药应坐起
当孩子病情严重,需要卧床时,一定不能让其躺着吃药,应坐起后再服用。
要知道,很多药物是有一定粘附性和刺激性的,在平躺或半躺状态下吃药,药物入口后就可能在食道壁上附着一段时间,进而刺激到食道,引发
咳嗽、炎症、损伤食道壁等问题。
3、吃药不喝水
很多药物都需要用水送服,不然就难以下咽,还容易附着在食道中,而且,药物的溶解也需要足够的水。如果药物进入人体后无法溶解,则可能形成结石。
4、吃药喝太多水
不喝水不行,喝多了也不好。过多的水会稀释胃酸,不利于药物的溶解吸收。
一般来说,吃一次药喝一杯温水是最适宜的,如服用液体药物,则最少5分钟都不能喝水。
5、擅自改变药物性状
为了便于孩子吃药,很多人会将药物磨碎或用水溶解后喂服。这么做不仅会影响疗效,还可能增强不良反应。
要知道,之所以将药物设计成片状或丸状都是有其道理的,没有医生的指导,不能随便改变其性状和服用方式。
为数不多的例外是,一些体积较大的
中药丸,如果实在难以让孩子下咽,可以捣碎后再服用。
6、用饮料送服药物
吃药时之所以要喝水,是因为水的成分比较纯净,不会与药物发生作用。
反之,无论是牛奶、果汁、汽水还是茶水或咖啡,都不能与药物同服,否则会干扰药物起效,甚至造成危险。
7、液体药物的服用方法
止咳糖浆、
双黄连药水等液体药物,与一般饮品不同,不能直接“对瓶吹”。
要知道,患病孩子的口腔中常有细菌或病毒,直接用嘴接触瓶口很容易污染药液,使之变质。而且,对瓶喝也很难控
制药量,喝少了没效果,喝多则会增大副作用。
8、多种药一起服用
不同的药物,在成分和作用上都有所区别,部分情况下还可能互相影响。比如,如果将杀菌类药物和活菌药物一同服用,前者无疑会杀死后者中的细菌,白白浪费药效,起不到治疗作用。
如果是同类药物,则更不能同服,否则就等于变相增加药量,可能造成危险。
因此,在同时给孩子服用多种药物之前,最好先问问医生,不要随便做决定。
9、服药后不能立即活动
人在吃药之后,需要一段时间来让肠胃溶解并吸收其中的成分。如果马上活动,会使肠胃血液供应不足,影响药物吸收。
对待病情较轻的孩子,在吃药后应让其安静一段时间,不能立刻就去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