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气管肺隔离症的概述!
摘要:BPS主要有两种类型:叶内型和叶外型,但二者在产前几乎无法分型。但在胎儿和新生儿中叶外型比叶内型更为常见,随着产前诊断的认识不断提高,叶内型似有增多的趋势。
支气管肺隔离症(bronchopulmonarysequestration,BPS)是指胚胎肺的
发育中有一部分与支气管树缺乏明显交通的无功能肺组织,其血供完全或者主要是来自于体循环。尽管过去认为是少见病,但随着产前超声的进步,已经越来越多的在临床中发现,在胎儿肺发育性疾病中仅次于CCAM的一种常见病,该病表现为多样性,可从一个异常的
血管供应一个隔离肺,到异常的肺组织没有异常的血流供应,是一种肺以及血管畸形并存混杂的病例。BPS的发生机制目前尚不十分清楚,多数学者支持Pryce的牵引学说:即在胚胎发育4周开始,在原肠及肺芽周围,有许多内脏毛细血管与背主动脉相连,当另外生长的肺芽组织与食管一起向尾端移行生长时,这些毛细血管就逐渐吸收消失。由于某种原因,与背主动脉相连之内脏毛细血管吸收不完全,发生血管残留时,就成为主动脉的异常分支血管,牵引某一部分胚胎肺组织,形成BPS。如该肺芽的发育出现在胸膜的发育之前,就会被正常的肺组织先于覆盖,胸膜包裹瘤体,而形成叶内型的BPS。当肺芽发育落后于胸膜发育时,它将独立生长并被覆单独的胸膜,从而形成叶外型BPS。当肺芽发育落后于胸腔的发育时就有可能形成膈肌内或膈肌下BPS,形成远离正常胸腔的与肺或胃肠器官相关的隔离肺组织。
BPS主要有两种类型:叶内型和叶外型,但二者在产前几乎无法分型。但在胎儿和新生儿中叶外型比叶内型更为常见,随着产前诊断的认识不断提高,叶内型似有增多的趋势。而在儿童期或成人期发现叶内型占到了BPS总数的75%。叶外型在婴儿和儿童期发病率为25%,该型有来源于肺的单独胸膜包囊,病灶可位于纵膈内或横膈下。
约25%~50%的叶内型BPS与CCAM并存的情况,现在可以清楚地知道这两个疾病可以同时存在,临床常归属于隔离肺的范畴。其特征就是在见到明确的主动脉供血的同时,又有肺动脉的供血,并可明确见到多个囊状特征。
BPS通常没有家族
遗传史,临床上一般不需要做染色
体检查。男性发病率显著高于女性,尤其是叶外型(男女比为4:1),而在叶内型男女比仅为1.5:1。
在叶内型BPS患者中,绝大部分发生在肺下叶,60%发生在左侧胸腔,偶有发生在叶间、纵膈或上叶;而叶外型的可位于胸腔或胸外,90%的患者是位于左侧胸腔。高达18%的叶外型BPS可以发生于腹腔内膈肌内或膈肌下;可伴有膈肌的缺损或与胃肠器官相连如胃或食管裂孔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