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健客网 > 儿科频道 > 疾病类型 > 手足口病 > 手足口病疫苗?手足口病治疗方法都在这里

手足口病疫苗?手足口病治疗方法都在这里

2018-01-30 来源:健客社区  标签: 掌上医生 喝茶减肥 一天瘦一斤 安全减肥 cps联盟 美容护肤
摘要:引起小儿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主要以柯萨奇A组16型(CoxA16)和肠道病毒71型(EV71)为主,其中重症病例多见于3岁以内患儿,以EV71感染为主,易并发脑干脑炎、脑脊髓炎、脑膜炎、循环衰竭、神经源性肺水肿等,死亡率高。
预防方法
 
1、环境:该病高发期期间应尽量避免去人群较为密集处和空气不流通等公共场所;
 
2、家庭个人卫生:
 
(1)饭前便后以及外出归来等需勤洗手;
 
(2)家里保持良好的卫生环境,衣物、枕被勤洗晒,开窗通风;
 
(3)儿童玩具、餐具等需定期消毒擦洗。
 
3、接种疫苗:目前在使用的EV71灭活疫苗主要是针对EV71病毒的预防性疫苗,覆盖面不是很广,如感染了EV71以外导致的手足口病病毒,就算接种了该疫苗的儿童还是可能受到感染。
 
你要的手足口病治疗方法都在这里
 
手足口病(HFMD)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多发于学龄前儿童。近年来,手足口病在我国较为流行,报告病例、重症病例和死亡病例均增多,病情凶险,病死率高。重症手足口病患儿由于临床症状不典型,因此早期诊断多有困难,首诊时容易被忽略。因此,临床中如何早期诊断重症病例并进行正确的处理尤为重要。
 
病原学及
 
发病机制
 
病原学:
 
引起小儿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主要以柯萨奇A组16型(CoxA16)和肠道病毒71型(EV71)为主,其中重症病例多见于3岁以内患儿,以EV71感染为主,易并发脑干脑炎、脑脊髓炎、脑膜炎、循环衰竭、神经源性肺水肿等,死亡率高。
 
发病机制:
 
重症手足口病致死的主要病因被是一个复杂的病理生理过程,是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后神经、体液、生物活性因子等多因素综合改变的结果。
 
目前无明确的致病机制,可能的机制为:患儿感染病毒后主要通过2条途径入侵中枢神经系统:一是血液途径;二是神经途径周围神经轴突转运入脑,此途径可能为最主要的传播途径。
 
病毒感染患儿后与体内特异性受体结合,产生一系列的炎性反应机制。EV71是一种高度嗜神经病毒,主要侵犯脑干。由于交感神经的抑制中枢遭到破坏,颅内压增高造成机体的应激反应,共同导致交感神经过度兴奋,启动交感神经瀑布式反应,导致中枢性呼吸、循环衰竭。
看本篇文章的人在健客购买了以下产品 更多>
有健康问题?医生在线免费帮您解答!去提问>>
健客微信
健客药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