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健客网 > 儿科频道 > 儿科治疗 > 儿童用药 > 儿童生病后尽量不要肌注用药

儿童生病后尽量不要肌注用药

2018-01-20 来源:儿科医生  标签: 掌上医生 喝茶减肥 一天瘦一斤 安全减肥 cps联盟 美容护肤
摘要:因为孩子太小家长喂药很费劲,患病后常常会有要求医生肌注用药的。甚至是中成药也有在社区打肌注的。抗菌药物、退热药物就更多了。
  儿科医生经常会遇到带宝宝看病的家长让医生给宝宝打个肌肉针的,特别是老人。孩子发热要求退热针,孩子呕吐要求打止吐针,还有的孩子咳嗽要求打止咳针的。似乎,只有打针才能治病,只有打了针才不白来医院一回,只有打了针,家长才心安。然则,真相是这样吗?
 
  儿科的夜班堪比闹市。家长焦急,娃娃哭闹,各种各样的症状,发热、咳嗽、呕吐、腹泻等等,有的家长就很困惑,为什么不给宝宝打个针呢?打针不是会好的快些吗?我们深更半夜来医院就是为了打退热针的..............我觉得有必要在这里说一下,关于小儿肌注用药的问题。
 
  因为孩子太小家长喂药很费劲,患病后常常会有要求医生肌注用药的。甚至是中成药也有在社区打肌注的。抗菌药物、退热药物就更多了。
 
  为什么不建议给小宝宝打肌肉针?
 
  儿科医生不建议小儿肌注用药,特别是婴幼儿。是因为小儿肌注药物吸收不好还有一定的危险性。
 
  因为儿童的解剖特点导致肌注时比成人更容易出现大神经的损害,由于小儿的肌肉薄嫩,肌注时容易引起肌注部位的肌肉永久性的伤害,比如臀大肌萎缩等。
 
  另外,肌注与口服用药只是方式不同,肌注用药好的更快是误区。
 
  很多症状是不能通过肌注用药纠正的,比如咳嗽,从来也没有止咳嗽针可用,不可盲目相信谣传和误导。
 
  儿科医生告诉大家:小儿给药适合选用口服或静脉用药方式。如果不是紧急抢救、来不及开通静脉通道,尽可能不要采用肌注的方式给药。传言的打针比吃药管用是错误的。比如退热药物,无论你是肌注还是口服都只能维持4-6小时的退热作用,并非肌注更有效。
 
看本篇文章的人在健客购买了以下产品 更多>
有健康问题?医生在线免费帮您解答!去提问>>
健客微信
健客药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