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打闹争执的源头是不会协商。预防的关键是教给孩子如何和小朋友交往。因此,一方面,教师应采用故事表演等儿童喜闻乐见的形式,教
育儿童要谦让和宽容,懂得分享是快乐的,要遵守规则,减少矛盾冲突;另一方面,教师要善于观察,儿童间发生打闹应及时介入,帮助儿童化解矛盾,将打闹伤害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
3、因教工恶意行为或看护失当造成的绑架、砍伤、火灾等事故
(1)恶意伤害
恶意伤害之隐患:有的教工思想动机不纯,为了钱财铤而走险,不惜拿儿童的人身安全作代价;有的是曾经患有精神性疾病,如精神分裂症等,一旦病情发作,难以自控,伤及无辜的儿童。
恶意伤害之预防:
对于内部有不良企图人员的防范,一方面,招工时必须对其进行全面调查,包括家庭状况、社会关系、工作经历、身体状况等,并切实做好教职员工的体检工作,以保证所招职工身心健康;另一方面,加强师德学习,培养热爱儿童、热爱幼教事业的情感;再一方面,园领导要关心教职工的生活,经常沟通,了解他们的思想轨迹,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
(2)烫伤、火灾
烫伤、火灾之隐患:烧开的水、汤没有在厨房进行冷却到50度以下,盛放开水和汤容器没有盖。厨房门没有关上。儿童使用的桌椅、教玩具、被褥等都是易燃品;有的幼儿园内装修用的建筑材料也是易燃可燃的;厨房、液化石油气储存间、烧水间等与幼儿园活动场所相连;电热板饮水机等电器工作时间过长等都是火险隐患。如教工火源、电源管理不慎:室内的电源插头太低,电线老化。
烧烫伤之预防:烫伤同样也是在家庭中最容易发生的意外之一。要注意热水、热汤、热粥不要放在孩子可以触碰到的范围内。烧开的水、汤、粥要在厨房进行冷却到50度以下,盛放开水和汤容器要有盖。提倡使用可控温度的饮水机。厨房门要及时关上。教职员工自用的热水瓶要放在儿童不能碰到的地方。孩子的皮肤稚嫩,很容易被开水、热汤、热粥烫伤,烫伤部位大都集中在头、脸、颈及胸部。一旦发生烫伤,马上用自来水冲洗,减轻疼痛和消除水肿。如果伤口严重,立即送往医院。
A、层层签订消防安全责任书,明确每个岗位消防安全责任,以增强全体教职工的责任心,严格执行有关消防安全制度。
B、幼儿园内装修要符合《内装修设计防火规范》的有关规定,采用不燃或难燃材。
C、要有专人管理火源和电源。厨房、液化石油气储存间、烧水间应当严格按专业管理部门要求建造。由正式电工管理电器线路,定期检查。一般幼儿园的电源插头都会设在一米五以上。
D、要加强对儿童的消防安全教育。利用生动活泼的形式对儿童进行防火知识教育,并教会其基本的自救逃生知识,并经常组织消防疏散演习。
E、加强对教职员工的消防安全培训,达到人人会使用灭火器材、会扑救初起火灾、会组织儿童疏散逃生的要求。
(3)看护失职不当
隐患:儿童午睡时,教师擅自离开或打瞌睡或干私活,老师经常都会在儿童午睡时开小差。这样使得儿童在午睡时发生的窒息或跌落等意外,老师没有办法及时发现和处理。教师胸前戴了别针或指甲留得太长。有的教师爱漂亮,却没考虑到这会不会扎伤儿童。男女童玩具、女孩身上的装饰物(如手链上的小铃铛之类的东西)等。老师将儿童落在已开消毒灯的寝室里。
预防:强化责任心,强化制度。
4、教学设施原因引起的事故
隐患:有的幼儿园设备(如滑梯、攀登架、吊柜等)陈旧、老化,年久失修,存在安全隐患,教师又未尽注意义务,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就很容易发生事故;幼儿园校舍中楼房占大多数,楼道、走廊、楼梯等也是事故易发地;午睡室高低床的使用不当,教室里的桌椅、柜子边角尖锐,设计不合理,室内摆设拥挤等对儿童都有潜在的危险。活动室内的活动器材和工具不整洁、不整齐,使用之后的剪刀或者刀片没有及时收藏好;楼上走廊和窗子没有装栏杆,或者栏杆高度
不够;建筑物转角处及家具棱角是尖硬;课桌、椅子、门窗上的钉子松动脱落。
预防:《幼儿园管理条例》明确规定:幼儿园内严禁设置威胁儿童安全的危险建筑物和设施。
对设备陈旧的安全隐患防范:首先必须建立设备器械检查制度,定专人定期检查,并及时做好检查记录;其次要定期请专业人员检修、保养,对于陈旧、老化的器械,要坚决更换,舍得化钱买平安。
对楼道等易出事故的地方:可组织儿童找找不安全的地方,并共同设置警示标志,如:在楼梯两边画小脚丫以暗示按秩序走。教育儿童在楼道等较危险的地方不奔跑、拥挤、攀爬。
对室内环境设置:在设计制作儿童用具时,要尽量向软、圆的标准靠近,如桌椅柜的边角是弧形的,墙壁和柱子做上软包,避免磕碰致伤。
对高低床:《幼儿园工作规程》明确规定寄宿制幼儿园“应配备儿童单人床”,日托幼儿园如果因需要而使用高低床,除了要对儿童进行安全教育以外,还要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如儿童睡下和起床时增加管理人员加强管理等。
5、因无接送制度或执行不到位,家长接送孩子失误所致事故
分析:有的是因为不具备接送资格的未成年人接送儿童所致事故;有的是因教师提前放学,未等家长来接所致事故;有的是家长未与老师交接所致;有的是家长对接送孩子不重视所致事故。大部分案例都是因无接送制度或执行制度不力,致使接送孩子失误酿成事故。
预防:幼儿园要建立完善的《儿童接送制度》并严格执行,幼儿园与家长要签定关于接送方面的协议,包括儿童接送的固定地点,固定接送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不能作为接送人)、接送时间段、如何交接等。
6、幼儿园组织外出活动引发的事故
隐患:幼儿园组织儿童集体外出活动,儿童到了新的场所,接触的环境、人和活动内容都是新鲜的,情绪容易兴奋;如果再加上组织不够严密,管理人员配备不足,教师思想上麻痹大意,就很可能发生安全事故。
预防:《未成年人保护法》明确规定:幼儿园和幼儿园安排未成年儿童和儿童参加集会、文化娱乐、社会实践等集体活动,应当有利于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防止发生人身安全事故。
首先,幼儿园必须考虑园外活动是否符合儿童安全和卫生的要求,严禁参加可能危及儿童人身安全的劳动、体育运动、商业宣传等活动;其次,幼儿园一定要事先做实地考察,并与合作单位取得联系,互相沟通活动方案,甚至进行细节推敲,尽可能在可预见范围内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制定《外出活动意外事故预案》,按相关规定租乘交通工具,将职责分解落实到每位管理人员,履行相应的安全保护职责;再次,活动前和活动中,向儿童进行安全教育,增强儿童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技能,如遵守交通规则、不单独行动、不触摸危险设施、不吃陌生人食品等,减少来自儿童自身原因引起的安全事故。
7、儿童自身原因所致疾病、过敏等造成的事故
隐患:有的父母怕幼儿园不收孩子,刻意隐瞒孩子的病情。有的家长更换了电话、住址,没有及时告诉老师。孩子病了或发生意外,老师联系不上家长,需要家长签字的时候找不着人。家长没有及时填报儿童
药物、食物过敏等病史。幼儿园带药家长没有准确地填好幼儿服药记录,很多家长,因为赶着要去上班,也没有跟保健医生讲清楚,胡乱填写服药记录放下药就走了。
避免或预防儿童自身疾病引起的事故。幼儿园可在孩子入园前与家长签定协议,要求家长不得隐瞒儿童
遗传性、先天性疾病,也不得隐瞒儿童
哮喘、癫痫、心肌炎、过敏等较病史,否则一旦儿童旧病复发,因不能及时获得针对性的救治而产生不良后果,责任应由家长自负;如果需要带药去幼儿园,一定要准确地填好幼儿服药记录,包括准确的姓名与剂量。另一方面,教师对身体状况较差的儿童随时注意观察,给予适当的照顾;幼儿园还应组织教师进行应急抢救知识的培训,一旦儿童病情发作,教师就能在第一时间恰当地抢救处理,为救助儿童生命赢得宝贵的时间。
8、幼儿园门前交通安全
隐患:
一是有的幼儿园门口两边的围墙全部用石头、红砖砌成,存在较大的视盲区,出人门口的车辆或幼儿不能够判断交通状态,很容易诱发交通事故。二是上、放学期间,接送幼儿的家长川流不息,幼儿生性顽皮、活泼好动,突然由左到右或猛跑都是常见的行为,因此容易发生交通事故。三是有的家长开着私家车在幼儿园门口(有的是小巷)倒车、调头,稍不留意就会发生事故。同时,出出的机动车辆还阻塞交通,影响其进进他的家长接送幼儿。四是有些私家车车主刚刚拿到驾驶证,驾驶技术不娴熟,交通安全意识淡薄,在门口拐弯时不减速、不鸣笛,一味横冲直撞,这都是发生事故的前兆。
预防:大门前马路繁忙的幼儿园必须有专人负责交通指挥,划定清楚的交通标识,并对家长、儿童进行交通安全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