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健客网 > 儿科频道 > 疾病类型 > 小儿黄疸 > 新生儿黄疸的推拿疗法

新生儿黄疸的推拿疗法

2018-01-06 来源:人一生健康工作室  标签: 掌上医生 喝茶减肥 一天瘦一斤 安全减肥 cps联盟 美容护肤
摘要:【临床运用】运动性胃肠道综合征、运动性腹痛、痛经、胃肠痉挛、急慢性胃炎、细菌性痢疾、胃与十二指肠溃疡等腹部疼痛病症。
  新生儿黄疸,是以新生儿周身皮肤、双目、小便黄染为特征的一种病症。一周内不加重者,为生理性黄疸,不需要特殊治疗。若黄疸持续不退,伴有其他症状者,为病理性黄疸,需要及时治疗。
 
  中医认为黄疸的病因为湿热、寒湿之邪,致湿浊阻滞,肝脾功能失调而发黄疸。治疗以利湿退黄为主。
 
  小儿推拿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促进黄疸消退,但对阻塞性黄疸等病情复杂者,效果较差,则需要中西医综合治疗,辩证施治。在疾病的恢复阶段和疾病后体质改善上,小儿推拿可发挥良好的效果。

  推拿方案一:清热利湿退黄
 
  治疗湿热型黄疸。
 
  处方:平肝5分钟,退六腑10分钟,利小便5分钟、清补脾10分钟、二马5分钟。
 
  推拿方案二:温中健脾、利湿退黄
 
  治疗寒湿型黄疸
 
  处方:平肝5分钟,清补脾10分钟、外劳宫10分钟、二马5分钟。
 
  推拿方案三:疏肝健脾、利胆退黄
 
  处方:揉肝俞、胆俞、脾俞、大肠俞、至阳、脊中3-5分钟。
 
  脊中穴:背部,当后正中线上(平脾俞),第11胸椎棘突下凹陷中。
 
  〖主治疾病〗腰脊强痛,黄疸,腹泻,痢疾,小儿疳积,痔疾,脱肛,便血,癫痫。
 
  【临床运用】运动性胃肠道综合征、运动性腹痛、痛经、胃肠痉挛、急慢性胃炎、细菌性痢疾、胃与十二指肠溃疡等腹部疼痛病症。
 
  【操作】针刺1寸。指压5分钟。艾灸15-30分钟。
 
  至阳穴
 
  出自《针灸甲乙经》。属督脉。别名肺底。
 
  【位置】在背部,当后正中线上,第7胸椎棘突下凹陷中。
 
  【主治】咳嗽,气喘,黄疸,胸胁胀闷,脊背强痛,以及肝炎,胆囊炎,疟疾等。
 
  【操作】向上斜刺0.5-1寸。艾炷灸3-5壮;或艾条灸10-30分钟。
 
  肝俞属足太阳膀胱经。肝之背俞穴。
 
  【位置】在背部,当第9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主治】黄疸、胁痛、胃痛、吐血、衄血、眩晕、夜盲、目赤痛、青光眼、癫狂、痫症、脊背痛及急、慢性肝炎、胆囊炎、神经衰弱、肋间神经痛等。
 
  【操作】斜刺0.3-0.5寸。
 
  胆俞在背部,当第十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
 
  【主治】黄疸,口苦,呕吐,胁痛,惊悸,胸腹胀满,骨蒸潮热,及肝火,胆囊炎,胃炎,肋间神经痛等。
 
  【操作】斜刺0.5-0.8寸。指压;艾灸;埋线。
 
  脾俞在背部,当第11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脾俞穴是治疗脾胃疾病的要穴,可用于治疗背痛、腹胀、腹泻、痢疾、呕吐、纳呆、水肿等。
 
  【操作】艾灸10-30分钟。指压;针刺;埋线。
 
  胃俞在第12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主治】胃疾,多食善饥,身体消瘦。
 
  【操作】斜刺0.5~0.8寸。指压、艾灸、埋线。
 
  接脊穴:为经外奇穴,在第12胸椎棘突下凹陷处。有健脾利湿、消积导滞之功效。
 
  【主治】消化不良、小儿赤白痢疾、腹痛、腹泻、胃痉挛、慢性肠炎、脱肛、疝气、癫痫、腰背痛。
 
  【操作】斜刺0.5~0.8寸。指压、艾灸、埋线。
 
看本篇文章的人在健客购买了以下产品 更多>
有健康问题?医生在线免费帮您解答!去提问>>
健客微信
健客药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