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健客网 > 儿科频道 > 疾病预防 > 饮食保健 > 面对那些吃得多还不长肉的宝宝们,家长真是操错了心!

面对那些吃得多还不长肉的宝宝们,家长真是操错了心!

2017-12-20 来源:王贵勇小儿推拿  标签: 掌上医生 喝茶减肥 一天瘦一斤 安全减肥 cps联盟 美容护肤
摘要:孩子拼命地吃,却不长肉,是脾罢工了,胃亢奋了,它们之间工作配合不和谐了,而且不仅仅是不长肉的问题,这类孩子还容易积食。
  有些小朋友很爱吃,每天吃的量也不少,但是不长肉,个子也偏矮,面色偏黄少光泽,大便发干或前干后稀或不成型、身上的肉松松的不瓷实、头发黄或稀少。吃进去的大多数食物,都白白浪费掉了,没有变成营养,这就是中医里讲的“胃强脾弱”。
 
  “脾者脏也,胃者腑也,脾胃二气相为表里,胃受谷而脾磨之,二气平调则谷化而能食。”-《诸病源候论》”
 
  我们吃进去的食物,需要“脾”和“胃”的相互配合工作才能顺利完成,变成营养滋养身体。
 
  胃的工作是容纳食物,然后再进行初步加工,送达到脾。
 
  脾接着胃的工作,对食物进行精加工,变成水谷精微,然后运输到全身各处。
 
  简单地说,吃进去多少,是胃的事,而能吸收多少,则是脾的事。
 
  所以,孩子拼命地吃,却不长肉,是脾罢工了,胃亢奋了,它们之间工作配合不和谐了,而且不仅仅是不长肉的问题,这类孩子还容易积食。吃肉多、蔬菜少的孩子还容易反复扁桃体发炎、大便干结、臭。
 
  我们说胃强脾弱,并不是胃真的很强大,而是脾比较弱。当我们吃进去的食物,脾没有足够能力进行精加工,身体就会出现缺营养的情况,所以大脑就会发出“我要能量,赶快给我提供食物”的信号,胃自然会拼命地想吃。
 
  那“脾虚”具体有哪些表现呢?
 
  表现一:便秘或者腹泻
 
  脾虚泻,往往是一吃就拉,因为不消化嘛,一般拉的都是稀的,含有不消化的食物,营养吸收不了,就全拉出来了。另外一种情况就是脾气虚,不消化,但他也不拉,脾气虚,不能把津液传送大肠,大肠就会变得干燥,从而形成便秘。
 
  表现二:体质差,容易感冒
 
  脾气虚,宝宝吃饭不好,时间长了,营养当然成问题,营养跟不上,体质自然而然的就变差,特别是习惯性感冒的宝宝,日常护理要特别照顾。
 
  表现三:不爱吃饭
 
  中医讲脾是一个助消化的脏器,而脾气就是行使该职能的主角,脾气虚,胃的消化功能就弱了,如果再让他多吃,更消化不了。所以宝宝不想吃饭,是有原因的。
 
  表现四:个子比同龄人瘦小
 
  这个问题也是脾虚一系列的问题中最令人担心的,脾虚导致吃饭不好,吃不好,怎么长得高,不过不用担心,后续我们会再细讲如何应对,只要方法正确,及时干预,就不会造成严重的后果。
 
  表现五:体内湿气大
 
  中医讲,诸湿肿满,皆属于脾,意思就是说,只要和湿气有关的问题,都会和脾脏有关,因为脾脏是运化水液的,而湿是水液凝聚而成的,就是本来是有用的东西,但是脾没有把它运送到需要他的地方,最后变成了致病因素-湿气。
 
  表现六:一感冒就容易咳嗽
 
  脾气虚会导致宝宝经常感冒好理解,为什么会容易咳嗽呢?脾属土,肺属金,土生金,脾虚时间了,当然会影响到肺气,肺气虚导致宝宝咳嗽就比较明显了吧。
 
  表现七:脾气大
 
  就是宝宝平时不但不好好吃饭,而且脾气还特别大,也就是烦躁,中医认为这属于脾虚肝旺,肺脾气虚,金不克木,导致肝气过于强盛,出现脾气大的现象。
 
  表现八:晚上睡觉出汗多
 
  中医认为人体中的气具有固摄作用,脾气也属于气,除了可以固摄脏器、防止下垂外,还可以固摄津液,脾气虚,固摄津液功能失调,宝宝便会出现多汗的症状。
 
  表现九:爱流口水
 
  中医讲“脾在液为涎”,孩子脾虚的时候就容易“垂涎三尺”,经常流口水。
 
  表现十:面黄肌瘦,形成疳积
 
  脾气虚引起运化失常,形成积滞。积滞日久,水谷精微等营养物质无能吸收,最终形成疳积而导致面黄肌瘦。
 
  怎么办?如何破局?
 
  01、减轻负担,提高吸收率!
 
  看着自己宝贝长地瘦弱,许多家长就想要给孩子多吃点高营养的食物,如鱼、肉、蛋、牛奶等,但是事实,我们也看到了,现在很少孩子,通过补充这些营养长高长壮了。
 
  那该怎么办呢?打个简单比喻,比如辅导一个数学很差的孩子功课,不能拼命地给他讲解高难度的题目(如跟小学生讲中学生的数学),而是根据他的理解力、数学基础,慢慢地,一步一步地讲解,一个公式一个题目地攻破,逐步提升。
 
  身体也一样,如果想要孩子长肉长个,不是拼命地给孩子吃,而是首先要保证我们提供给孩子的食物品种和量,是孩子能够消化吸收。
 
  所以要控制孩子饮食量,选择温暖易消化的食物,保证吃进去的食物能够被有效吸收。多吃大鱼大肉,可能只会吸收20%,不如吃五谷蔬菜,可能吸收80%以上呢(备注:此吸收率仅为参考,每个孩子对食物的吸收率不同)。所以我们经常遇到父母说,给孩子减少荤食,增加五谷蔬菜,孩子反而长高长壮了,因为提高了吸收率。
 
  另外,一岁半以上有夜奶的小朋友,要逐渐戒掉睡前夜奶,让工作一天的脾胃,好好休息,别让它们再加班消化多余的食物。
 
  02、适当运动,多接地气!
 
  适当的运动,可以帮助身体气血运作,升发阳气,还可以把体内垃圾排出去,但是前提是适度,如果孩子很累了,就不要勉强,因为过度运动也耗阳气,中医讲究平衡。
 
  脾弱的孩子,适合多到大自然中玩耍,要减少去喧闹游乐园的时间,宁静的大自然会赋予身体能量,帮助孩子健脾扶正。
 
  03、不要纠结于“吃”
 
  胃强脾弱的孩子,经常吵着要吃,不吃就会拼命地哭,脾气很大,我们经常会陷入这样被动的局面。
 
  此时,如果我们要打破这种局面,就是要淡化“吃”,对于孩子来说,好玩有趣比吃更重要,把孩子的生活安排丰富了,过地有滋有味,他就不会一直纠结于“吃”。如果孩子肚子饿了,可以吃点用清淡好消化的饱腹感较强的食物(如粗粮,薯类,豆类)替代饱腹感低的食物。
 
  我们一定要避开这种局面:批评和责骂孩子只会吃,却不长肉。孩子是无辜的,我们不要把自己的怨气和焦虑都施压在孩子的身上,造成孩子更大的消化不良,因为坏情绪也会大大影响消化。
 
  04、给孩子做推拿
 
  如果有内热的孩子,比如舌苔比较厚黄、舌质比较红、大便干结等,不建议给孩子多喝凉茶、多吃水果降火,但需要给孩子身体疏通,把垃圾和火气排出去,可以给孩子清胃、清大肠和推腹。如果大便是前干后稀的孩子,需要加入揉外劳宫温阳、补脾经健脾。
看本篇文章的人在健客购买了以下产品 更多>
有健康问题?医生在线免费帮您解答!去提问>>
健客微信
健客药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