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急性上呼吸道感染诊断标准及病例评析
摘要:当上呼吸道感染由流感病毒引起,并在某一地区人群中发生流行时,称为流行性感冒。婴幼儿时期由于上呼吸道的解剖和免疫特点而易患本病。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疾病简介】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是儿童最常见的疾病,是病原体侵犯喉以上
呼吸系统的急性炎症的统称,包括以急性咽炎为主的普通感冒、急性鼻窦炎、扁桃体炎、喉炎等。
各种病毒和细菌均可引起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但90%以上为病毒,主要有鼻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腺病毒、冠状病毒等。
少数为细菌感染所致,常见的有溶血性链球菌,其次为肺炎链球菌和流感嗜血杆菌等,近年来肺炎支原体感染亦多见。
参考文献▼
当上呼吸道感染由流感病毒引起,并在某一地区人群中发生流行时,称为流行性感冒。婴幼儿时期由于上呼吸道的解剖和免疫特点而易患本病。
若患有营养性疾病(如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营养不良、维生素A缺乏、锌缺乏症等),或免疫缺陷病、被动吸烟、护理不当、气候改变和环境不良等因素,则易发生反复上呼吸道感染。
【诊断标准】
本病症状轻重不一,与病原、年龄和机体抵抗力不同有关,年长儿症状较轻,而婴幼儿较重。
一般类型上呼吸道感染
一般病程为3~5天,为自限性疾病。
(1)局部症状:鼻塞、流涕、喷嚏、轻咳、咽部不适和咽痛等,多于3~4天内自然痊愈。
(2)全身症状:发热、乏力、头痛、全身不适等,部分患儿有食欲缺乏、恶心呕吐、腹泻、腹痛等消化道症状,腹痛多为阵发性脐周疼痛,无压痛,与肠痉挛或肠系膜淋巴结炎有关。
(3)体征:体格检查可见咽部充血,扁桃体肿大。有时可见下颌下和颈部淋巴结肿大、触痛等。肺部听诊正常。肠道病毒感染者可见不同形态的皮疹。
特殊类型上呼吸道感染
一般发病年龄小,发热持续1周左右,均为病毒感染。
(1)
疱疹性咽峡炎(herpangina):系柯萨奇A组病毒所致,好发于夏秋季。起病急骤,表现为高热、咽痛、流涎、厌食、呕吐等。
体格检查可见咽部充血,在咽腭弓、软腭、悬雍垂处可见直径2~4mm疱疹,周围有红晕,破溃后形成小溃疡,疱疹也可发生于口腔其他部位。病程1周左右。
(2)咽-结合膜热(pharyngoconjunctivalfever):系腺病毒3、7型所致,好发于夏春季。以发热、咽炎和结膜炎为特征。多表现为高热、咽痛、眼部刺痛、咽部充血,有时伴胃肠道症状。
体检发现咽部充血、可见白色点块状分泌物,周边无红晕,易于剥离;一侧或双侧滤泡性眼结合膜炎,可伴球结合膜出血;颈部、耳后淋巴结肿大。病程1~2周。
参考文献▼
辅助检查
病毒感染者外周血白细胞计数正常或偏低,细菌感染者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增高,链球菌感染者血中ASO滴度增高。一般无需做病原学检测。胸部X线检查阴性。
鉴别诊断
根据临床表现不难诊断,但需与以下疾病鉴别:
(1)急性传染病早期:各种传染病的前驱症状类似上呼吸道感染,如麻疹、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百日咳、猩红热和脊髓灰质炎等,应结合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及实验室资料等综合分析,并观察病情演变加以鉴别。
(2)急性阑尾炎:上呼吸道感染伴腹痛者应注意与急性阑尾炎鉴别。急性阑尾炎患者腹痛常先于发热,以右下腹为主,呈持续性,有固定压痛点、反跳痛及腹肌紧张、腰大肌试验阳性等体征,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增高。
(3)过敏性鼻炎:儿童出现如流涕、
打喷嚏等症状持续超过2周或反复发作,而全身症状较轻,则应考虑过敏性鼻炎的可能,鼻拭子涂片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有助于诊断。
(4)异物吸入:有突然剧烈呛咳病史,可出现
持久或间断的
哮喘样呼吸困难,并随体位变换加重或减轻。
异物若在一侧支气管内,喘鸣音常仅限于患侧,气管异物患儿有时可闻及特殊拍击音,既往无喘息反复发作病史。X线胸透可见纵隔摆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