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方舟健客 > 儿科频道 > 儿科治疗 > 疾病治疗 > 小儿消化系统真菌感染的诊治

小儿消化系统真菌感染的诊治

2017-12-05 来源:最新最权威儿科常见疾病诊疗常规  标签: 掌上医生 喝茶减肥 一天瘦一斤 安全减肥 cps联盟 美容护肤
摘要:真菌性肠炎在临床上往往与其他原因所致的腹泻难以鉴别,此时需要大便检查进行鉴别。在粪便标本的涂片上滴加少量10%氢氧化钾后,直接镜检可见多量真菌孢子和假菌丝,可以辅助诊断。
  真菌为自然界普遍存在的一种微生物,只有小部分菌种对人类有致病性。根据不同菌种的致病性又可将致病真菌分为真性致病菌(如球孢子菌等)和条件致病菌(如各类念珠菌、曲霉菌、毛霉菌、隐球菌等)。其中前者主要发生在南、北美洲,我国少见;我国儿童的真菌感染主要为条件致病菌所致。之所以称为条件致病菌,是因为此类感染在健康小儿少见,多发生于抗体免疫功能低下致防病能力减弱或致病菌的致病性增强从而打破致病菌与宿主之间的动态平衡的情况下,因此它们的致病是有一定条件的。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ekcg2014获得更多儿科诊疗常规、指南、专家共识等。
 
  我国小儿真菌性(霉菌性)肠炎,多为感染了念珠菌这一条件致病菌,常发生在应用多种广谱抗生素或免疫抑制剂后,导致肠道菌群失调或机体免疫功能下降,或发生在早产儿、营养不良、久泻不愈的弱体儿。除此之外的真菌感染则以肺部感染居多,感染方式以院内感染为多。院内感染的危险因素主要是广谱抗生素使用时间过长;或同时加用激素;器械治疗包括留置静脉针、鼻胃管、导尿管、机械通气时间过长等;原发病较重或胸腺发育不全等。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ekcg2014获得更多儿科诊疗常规、指南、专家共识等。
 
  在发生口腔真菌感染(鹅口疮)后,如治疗不及时可扩散至食管、胃肠道等处。发生念珠菌性食管炎后,可出现恶心、呕吐、拒食、吞咽困难等,年长儿可诉胸骨下痛、烧灼感及吞咽痛。X线检查可见食管狭窄、蠕动改变,食管黏膜可呈颗粒状影像,食管镜检查可见白色厚膜。如继续向下发展出现念珠菌肠炎,可有大便次数增多,有发酵气味,泡沫较多或带黏液,偶见血便,有时可见豆腐渣样细块(菌落),此时要高度警惕伴发真菌性肠炎。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ekcg2014获得更多儿科诊疗常规、指南、专家共识等。
 
  真菌性肠炎在临床上往往与其他原因所致的腹泻难以鉴别,此时需要大便检查进行鉴别。在粪便标本的涂片上滴加少量10%氢氧化钾后,直接镜检可见多量真菌孢子和假菌丝,可以辅助诊断。由于正常人口腔、胃肠道也可以有念珠菌属定居,所以从粪便标本中见到念珠菌还不能确诊,需要多次重复检查和见到大量成堆的真菌孢子和假菌丝,大便培养也有大量念珠菌生长,这时基本上可以确诊。
 
  如果临床上已怀疑有真菌性感染,即可先给予制霉菌素口服。因为有些抗真菌药物兼有预防和治疗的作用。

  根据患儿病情和医疗条件,还可适当选用下列药物:
 
  常用口服药物
 
  常用静脉药物
 
  1.脂质体两性霉素B:静脉滴注常用剂量为3~5mg/(kg·d),严重时可增加到7mg(/kg·d)。但具有较大毒性,故也可雾化吸入(总量3mg/kg·d,分次吸入)治疗真菌性肺炎。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ekcg2014获得更多儿科诊疗常规、指南、专家共识等。
 
  2.氟胞嘧啶:肝、肾毒性大,并可引起白细胞和血小板减少,骨髓抑制,以及神经精神异常,故不推荐儿科患者应用。
 
  3.氟康唑和伊曲康唑不推荐用于6个月以下婴儿,除非用药指征明确且利大于弊,经权衡利弊后方可应用。《现代临床药物》(P131)和《新编儿科药物学》(P70)给出的剂量分别为3~6mg(/kg·d)和3~5mg(/kg·d)口服,静脉用药在儿童尚需曲权衡利弊,并向患儿家属告知相关副作用,目前尚无统一的静脉用量。由于两药都是剂量依赖性抗真菌药,且很容易出现耐药菌株,故可以通过静脉滴注从小剂量开始适当加大剂量来改变治疗结果。用氟康唑的剂量可由4→6→8mg(/kg·d)逐步增加,伊曲康唑可由4→6→8mg(/kg·d)逐步增加,分1-2次静脉滴注。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ekcg2014获得更多儿科诊疗常规、指南、专家共识等。
 
  常用中药
 
  其他药物
 
看本篇文章的人在健客购买了以下产品 更多>

相关问答

有健康问题?医生在线免费帮您解答!去提问>>

热文排行

热门问答

用药指导

健客微信
健客药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