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妈看过来,手足口病高发季到了
摘要:如果孩子出现发热、皮疹等症状,需要密切观察并及时到医疗机构就诊;孩子在患病期间尽量不要去幼儿园或人群聚集的公共场所,避免与其他孩子接触。
1
什么是手足口病?它是如何引起和传播的?
手足口病是由手足口病病毒引起的一种常见传染病。
手足口病病毒属于肠道病毒,通常型别比较多,它通常的型别有柯萨奇A16型和肠道病毒7
1型;其中肠道病毒71型通常会引起手足口病的重症和死亡。
手足口病在春季和秋季比较常见,该病多发生于5岁以内的婴幼儿,该病的主要表现为发热、手、足和臀部出现斑丘疹或疱疹,口腔可出现溃疡,一般症状较轻,只有极个别患者会出现心肌炎、肺水肿、肺出血、无菌性脑膜
脑炎等并发症,严重者可出现死亡。无论是否出现症状,
感染的人都具有传染性,但手足口病只要能及早发现和及时治疗,一般七天之内都可以痊愈。
手足口病传播途径主要有三个:
一饮用或食用被病毒污染的水或食物;
二与感染者近距离接触,通过
咳嗽打喷嚏排出的飞沫进行传播;
三儿童接触到被病毒污染的毛巾、手绢、牙具、玩具、餐具等生活用品可引起感染。
2
湖北省手足口病的发病情况
我省发病水平在全国处于平均水平,自纳入法定报告传染病以来,
监测数据显示:每年我省的报告病例数都在6万至10万人之间,
每年我省报告的重症病例数在100-200人左右,每年也有极少数的
死亡病例报告。
3
手足口病如何预防?如何早期发现,及时就诊呢?
手足口病通过病人的咽喉分泌物,如唾液、
痰和鼻涕以及病人疱疹液和粪便经口感染。
大家可通过以下几点进行预防:
(1)看护人员勤洗手,用肥皂给儿童洗手;
(2)尿布及时清洗、曝晒或消毒;常通风,勤晒衣被;
(3)充分清洗、消毒儿童使用餐具;不要让儿童喝生水、吃生冷食物;
(4)流行期间不宜带儿童到人群聚集的公共场所;避免接触患病儿童;
(5)流行期每天晨起要检查孩子皮肤(主要是手心、脚心)和口腔有无异常,注意孩子体温的变化。
如果孩子出现发热、皮疹等症状,需要密切观察并及时到医疗机构就诊;孩子在患病期间尽量不要去幼儿园或人群聚集的公共场所,避免与其他孩子接触。
4
如果家中有小孩被诊断患有手足口病,家长应该怎么做?
小孩一旦患有手足口病,家长应注意:
(1)生病孩子的日常用具要消毒,奶嘴、奶瓶、餐具、毛巾等物品用50度以上的热水浸泡30分钟或者煮沸3分钟;
(2)玩具、桌椅、衣物和便盆等使用含氯的消毒剂(84消毒液或漂白粉)按使用说明每天清洗;
(3)看护人接触孩子前、替换尿布后或处理孩子粪便后都要洗手;
(4)要勤开窗通风;
(5)要注意不让生病的孩子接触其他儿童;
(6)如果上幼儿园的小朋友得病,还应及早告诉老师,并不要着急让孩子去幼儿园,要在全部症状消失一周后再去,防止传染其他孩子。
国家目前已研发出肠道病毒71型疫苗,该疫苗已在全国部分地区开展了试点接种,肠道病毒71疫苗适用于6月龄以上的易感儿童,及时接种疫苗能够产生抗体保护,并能有效地应对肠道病毒71型引起的手足口病。
该疫苗属于二类疫苗,家长可自愿自费进行接种,有接种意愿的家长可带小孩到社区卫健康服务中心进行咨询和接种。
只要早预防、早发现和早治疗手足口病是可防、可控、可治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