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健客网 > 儿科频道 > 疾病类型 > 小儿黄疸 > 新生儿黄疸,小儿推拿有奇效

新生儿黄疸,小儿推拿有奇效

2017-11-19 来源:月亮之家小儿健康  标签: 掌上医生 喝茶减肥 一天瘦一斤 安全减肥 cps联盟 美容护肤
摘要:症状:面目皮肤发黄、色泽鲜明如橘皮,烦躁不安、啼哭吵闹,不欲吮乳,口渴喜饮,或有发热,小便深黄,舌苔黄腻。
  现在宝宝黄疸的发生率大概在90%以上,正常出生第二天或第三天出现,持续一个星期到半个月时间会自行消退,但早产儿属生理性黄疸,消退时间会长一些,如果到了时间还不消退的话就需要进行治疗了。
 
  茵栀黄口服液是众多医生祛黄疸的选择,但肯定没有人告诉你新生儿自身消化功能不完全,而茵桅黄是寒凉的药物,服下后大部份宝宝出现消化不良、肠胶痛等症状,因此建议小儿黄疸尽量不服药,可选择小儿推拿进行退黄治疗。
 
  新生儿黄疸的病变脏腑在肝胆和脾胃。其发病机制主要为脾胃湿热,或寒湿内蕴,肝失疏泄,胆汁外溢而发黄。
 
  中医认为,新生儿黄疸分为“阳黄”和“阴黄”,不同的黄疸推拿的穴位亦不同,但总的治疗原则为:健脾利湿、疏肝利胆、退黄等肝之疏泄有助于胆道畅通,有利于利胆退黄。故疏肝利胆亦为本病治疗的重要途径。
 
  新生儿黄疸“阳黄”
 
  症状:面目皮肤发黄、色泽鲜明如橘皮,烦躁不安、啼哭吵闹,不欲吮乳,口渴喜饮,或有发热,小便深黄,舌苔黄腻。
 
  治疗原则:清热化湿,利胆退黄。
 
  小儿推拿穴位:清脾经、清肝经、清小肠、清大肠、下推七节骨、推箕门,退六腑,摩腹等通利二便,通腑泻热,利胆退黄。
 
  新生儿黄疸“阴黄”
 
  症状:面目皮肤发黄,色泽晦暗如烟熏,精神萎靡,目光少神,四肢欠温,腹胀食少,便溏色灰白,小便短少而黄,舌淡苔灰腻。
 
  治疗原则:温化寒湿,利胆退黄。
 
  小儿推拿穴位:补脾经,上三关,揉一窝风、外劳宫、清肝经、清小肠、清大肠、下推七节骨、擦肾俞、摩腹等。以温补脾肾,温阳利湿,利胆退黄。
 
  小儿惊风推拿手法
 
  1、运五经200-300次
 
  位置:位于掌面的拇指掌指关节处横纹及食、中、无名、小指近端指间关节横纹处
 
  手法:用大指在儿五经纹往来搓之
 
  作用:治气血不和、肚胀、四肢抽掣、寒热往来、去风除腹响。
 
  分割线
 
  2、推脾土200-300次
 
  位置:在拇指末节罗纹面。
 
  手法:患儿拇指屈曲,旋推或循拇指桡侧边缘向掌根方向直推补,由指端向指根方向直推为泻。
 
  作用:腹泻,便秘,厌食。能健脾胃,补气血。
 
  3、揉五指节100-200次
 
  位置:在手背,五指第1指间关节处。
 
  手法:用拇、食指揉搓称揉五指节,揉100~200次。
 
  作用:掐或揉五指节能镇惊安神,祛风,通关窍。
 
  4、运内八卦200-300次
 
  位置:内八卦位于手掌面,以掌心为圆心,从圆心之中指横纹内2/3和外1/3交界点为半径,作画圈状。
 
  手法:从乾宫起自兑宫止,逆时针运,反复操作。
 
  作用:形滞销食,常用于食欲不振等病症。
 
  5、推三关100-200次
 
  位置:前臂挠侧,阳池至曲池成一直线。
 
  手法:用拇指挠侧面或食、中指面自腕推向肘,称推三关,或称推上三关。
 
  作用:气血虚弱、病后体弱、阳虚肢冷、腹痛、腹泻、疹出不透及感冒风寒等。
 
  6、揉涌泉50-100次
 
  位置:人体足底穴位,位于足前部凹陷处第2、3趾趾缝纹头端与足跟连线的前三分之一处。
 
  手法:用拇指或食指或中指指端放于足心涌泉穴处,来回按揉。
 
  作用:增精益髓、补肾壮阳、强筋壮骨。
 
  7、揉足三里200-300次
 
  位置:足三里位于小腿前外侧,外膝眼下3寸、胫骨外侧前缘一横中指。
 
  手法:用拇指指端着力按揉30-50次。
 
  作用:健脾和胃、调中理气、止泻通便,多用于防治腹胀、便秘、吐泻等病症。
看本篇文章的人在健客购买了以下产品 更多>
有健康问题?医生在线免费帮您解答!去提问>>
健客微信
健客药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