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健客网 > 儿科频道 > 疾病类型 > 手足口病 > 家长最该警惕的是手足口病

家长最该警惕的是手足口病

2017-11-15 来源:卓正诊所  标签: 掌上医生 喝茶减肥 一天瘦一斤 安全减肥 cps联盟 美容护肤
摘要:主要通过粪-口传播,手足口病隐性感染率高,患者、隐性感染者为主要传染源,该病主要通过被患者的粪便、唾液、咽部分泌物污染的食物而传播,直接接触患者穿破的水泡亦会传播病毒。患者的粪便在数周內仍具传染性。
  又到了一年一度的开学季,此时也进入了手足口病的高期。手足口病下半年的高发期为9~11月,传染性强,极易在托幼机构传播。卓正诊所曾经刊发过《手足口病预警季开始:“正确认知+积极预防”尤为重要》、《疱疹性咽峡炎夏季高发莫与手足口病混淆》、《手足口病进入多发期,疫苗接种全知道》等多篇科普文章,今天再与大家分享一下关于手足口病的预防知识。
 
  手足口病小知识
 
  什么是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婴幼儿常见传染病。表现为发热,及手、足、口腔、臀部、膝部等部位的疱疹,少数患儿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脑炎等并发症。个别重症患儿病情发展很快,最终可能导致死亡。引起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有20种主要是柯萨奇病毒A组4、5、7、9、10、16型和B组2、5、13型,肠道病毒71型。人群对手足口病普遍易感,主要以学龄前儿童为主。
 
  手足口病为自限性疾病,目前无任何一种抗病毒药被证实对手足口病病毒有效。
 
  疱疹性咽峡炎和手足口病的关系
 
  经常有孩子病初诊断为疱疹性咽峡炎随着病情发展又被诊断为“手足口病”,这时往往有家长质疑是否误诊。其实这两个疾病似孪生兄弟,因为有一种病毒是导致疱疹性咽峡炎和手足口病的主要病原,那就是柯萨奇病毒。也有部分手足口病病初先有口腔疱疹,随后再出现手足少量皮疹,所以病初诊断疱疹性咽峡炎并不奇怪。
 
  手足口病怎样传播?
 
  主要通过粪-口传播,手足口病隐性感染率高,患者、隐性感染者为主要传染源,该病主要通过被患者的粪便、唾液、咽部分泌物污染的食物而传播,直接接触患者穿破的水泡亦会传播病毒。患者的粪便在数周內仍具传染性。
 
  手足口病的主要症状有哪些?
 
  手足口病潜伏期2~10天,一般为3~7天,没有明显的前驱症状,多数病人突然起病。约半数病人于发病前1~2天或发病的同时有发热,多在38℃左右,并出现丘疹或疱疹,好发于手、足、口、臀四个部位。
 
  初期可有轻度上感症状。由于口腔溃疡疼痛,患儿流涎拒食。口腔粘膜丘疹出现比较早,起初为粟米样斑丘疹或水疱,周围有红晕,主要位于舌及两颊部,唇齿侧也常发生。手、足等远端部位出现或平或凸的班丘疹或疱疹。
 
  皮疹特点:
 
  “四不像”:不像蚊虫咬、不像药物疹、不像口唇牙龈疱疹、不像水痘。
 
  “四不”:不痛、不痒、不结痂、不结疤。
 
  手足口病能治好吗?
 
  如果得了手足口病,绝大多数情况下可以自愈,不会留下后遗症,皮肤上也不会留下疤痕。根据以往的发病与治愈情况看,只有个别重症患者可能出现脑膜炎、心肌炎、肺水肿等,经积极对症支持治疗,多数可以痊愈。只有极个别患儿因病情进展迅速,病变可能累及脑干出现急性肺水肿导致肺出血死亡。
 
  些症状提示须马上看医生?
 
  大部分手足口病预后好,但如果出现以下症状提示可能有并发症病情重需要马上就医:
 
  ?持续高热不退超过24小时,即使口服退热药也很难退热,小便明显减少,烦躁不安者;
 
  ?频繁呕吐,特别是呈喷射状吐;
 
  ?诉头痛难忍;
 
  ?有精神萎靡、烦躁不安、嗜睡甚至昏迷等;
 
  ?肢体抖动,站立不稳;
 
  ?呼吸急促;
 
  ?面色苍白四肢冰冷、大汗淋漓。
 
  如何护理手足口病患儿?
 
  手足口病为自限性疾病,目前无任何一种抗病毒药被证实对手足口病病毒有效。所以只要没有并发症无需口服抗病毒药物,仅仅需要在发热时服退热药(在卓正诊所公众号对话框输入“退烧药”、“美林”、“泰诺林”等关键词,可获取相关用药指导)。
 
  对手足口病患儿要加强护理,多饮水,注意加强营养、休息,做好口腔卫生,食物以流质及半流质等为宜,避免日光曝晒时间过长,防止过度疲劳引发机体抵抗力降低而出现心肌炎、脑炎和肺水肿等并发症。皮疹一般无需处理。
 
  如何预防手足口病?
 
  ?勤洗手,避免接触患病儿童。也提醒各位家长,正确洗手,比喷涂所谓的抗病毒喷剂更重要。
 
  ?看护人接触儿童前、替幼儿更换尿布、处理粪便后均要洗手,并妥善处理污物。
 
  ?幼托机构发现手足口病患儿最好能遵照当地疾控中心要求,及时进行隔离,以免疫情进一步扩大。
 
  ?流行期间不宜带儿童到人群聚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居室经常通风,勤晒衣被。
 
  ?轻症患病儿童必须居家隔离。
 
  ?接种手足口疫苗。
 
  注射了疫苗就不会得手足口病了吗?
 
  眼下,手足口病疫苗已经上市,它的大名其实是肠道病毒71型(EV71)灭活疫苗(人二倍体细胞),“手足口病疫苗”这个名称只是让大家能够一听就明白的“小名”。其实可引起手足口病肠道病毒有20多种,肠道病毒71型(EV71)是我国手足口病的主要病原之一。之所以这对这种病毒研制疫苗,而不是针对其它病毒是因为EV71是导致手足口病重症和死亡的主要病原,80%的重症病例和93%的死亡病例的罪魁祸首就是它。
 
  所以这种“手足口疫苗”只能预防EV71的感染,不能够预防其它病毒导致的手足口病。其实普通的手足口病并不可怕,让医生和家长们胆战心惊的是重症的手足口病。如果能够有效预防EV71的感染,重症手足口病的发生将会大大减少。
 
  对12,000名儿童的大型临床试验表明,完成疫苗接种后4周及6个月,EV71抗体的阳转率为100%,疫苗对EV71感染所致手足口病及其重症的保护率达97.3%。这个研究结果发表在顶级医学学术杂志《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上,获得全球学术界的肯定。
 
  手足口疫苗安全吗?
 
  上面这个研究同时也观察了疫苗的安全性,在试验期间未发现与疫苗相关的严重不良事件。有33.75%打了疫苗的孩子和24.92%的打安慰剂的孩子出现了发热、食欲不振、烦躁、嗜睡等全身不良反应。您可能奇怪怎么没打疫苗也会有反应?这可能是孩子碰巧感染了其它疾病、注射本身的反应,也可能是孩子或家长的心理作用。所以33.75%的孩子接种疫苗出现反应并不是说都是疫苗导致的。这种疫苗的不良反应和大多数疫苗差不多,主要是发热(≥10%)、局部疼痛、食欲不振、烦躁、腹泻、恶心呕吐、乏力、过敏反应(以上发生率1%~10%)。

  哪些人可以接种疫苗呢?
 
  本疫苗适用于6月龄至5岁EV71病毒易感者,并且请注意以下情况:
 
  ?患有血小板减少症或者出血性疾病者,肌肉注射本疫苗可能会引起出血。
 
  ?正在接受免疫抑制治疗或免疫功能缺陷的患者,接种本疫苗产生的免疫反应可能会减弱。接种应推迟到治疗结束后或确保其得到了很好的保护。对慢性免疫功能缺陷的患者,即使基础疾病可能会导致有限的免疫反应,也应推荐接种本疫苗。
 
  ?未控制的癫痫患者和其他进行性神经系统疾病患者慎用。
 
  ?接种本品与注射人免疫球蛋白应至少间隔1个月以上,以免影响免疫效果。
 
  ?免疫抑制药物:免疫抑制剂、化疗药物、抗代谢药物、烷化剂、细胞毒素类药物、皮质类固醇类药物等,可能会降低机体对本疫苗的免疫应答。
看本篇文章的人在健客购买了以下产品 更多>
有健康问题?医生在线免费帮您解答!去提问>>
健客微信
健客药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