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黄疸预防实用技巧?
摘要:新生儿每日生成的胆红素远高于成人,而其排出胆红素的能力较弱,所以胆红素容易堆积,出现黄疸。约60%的新生儿会出现不同程度的黄疸,当饥饿、缺氧、脱水时,更容易出现黄疸。
临床会遇到好多需要干预治疗的黄疸儿,发现家长对待
新生儿黄疸有很大的认知误区:“晒晒太阳就够了”,“第一个孩子也是黄的很厉害,没治就好了,这个孩子也不会有问题,等等看吧”,“多喝水,喝点葡糖糖水就好了”......
重温什么是新生儿黄疸?
新生儿每日生成的胆红素远高于成人,而其排出胆红素的能力较弱,所以胆红素容易堆积,出现黄疸。约60%的新生儿会出现不同程度的黄疸,当饥饿、缺氧、脱水时,更容易出现黄疸。可以在自然光线下通过对新生儿皮肤、手足心等部位进行观察来判断宝宝是否得了黄疸。
如何区分病理性与生理性黄疸?
生理性黄疸一般在出生后2-3天出现,4-6天达高峰,7-10天消退,
早产儿持续时间可能较长,除有轻微食欲不振外,一般没有其他临床症状。如果黄疸出现过早(24h之内),程度较重,进展快,持续时间长或伴随其他症状,则需考虑病理性黄疸的可能。
宝宝黄疸是多大的“事”?
在大多数情况下,出现黄疸是不用担心的。但是,如果宝宝的胆红素水平太高(没有采取任何治疗措施控制黄疸,而且胆红素水平持续升高),可能会对宝宝的
神经系统造成永久性伤害。极少数发展成一种叫做胆红素脑病的疾病,这种病会导致宝宝耳聋,
发育迟缓或脑性瘫痪。
母乳性黄疸常指出生一周后仍然持续存在的“生理性黄疸”,其病因尚不明确。关于产生母乳性黄疸时是否继续母乳喂养,一直存在争议。早期母乳性黄疸是指生后头几天内母乳摄入不足,宝宝处于脱水状态,血液浓缩,胆红素排出量少,肠肝循环增加,皮肤黄染明显。这种黄疸随着摄入奶量的增多,大小便的增多,黄疸很快减轻。
新生儿黄疸偏高如何护理
晒太阳
每天早上10点左右,阳光不是很厉害的时候,可以给宝宝晒太阳,要尽量多的晒到孩子的皮肤,但要保护宝宝的眼睛,不要晒到。另外,还要注意给宝宝做好保暖工作,不要因晒太阳而吹风受凉了。
喝白开水
爸妈每天早晚可以给宝宝喂白开水,让宝宝能够在排尿的同时排掉体内的黄疸。如果宝宝是喝配方奶粉的话,应在两餐之间要加喂水。
喝葡萄糖
当爸妈发现新生儿黄疸指数很高的时候,可以给宝宝喝点儿葡萄糖水,把葡萄糖加入水中,喂给宝宝喝就可以了。
黄疸如何预防
新生儿的生理性黄疸是可以自行消退的,但是病理性黄疸是由许多原因组成的一组疾病,必须尽早发现,尽早治疗。常见的几种黄疸原因是:溶血性黄疸、感染性黄疸、阻塞性黄疸、母乳性黄疸等,有严重黄疸的新生儿应警惕核黄疸的发生,特别是未成熟儿,月龄越小发病率越高,一般可于重黄疸发生后12-48小时之内出现精神萎靡、嗜睡、吮奶无力、肌张力减低、呕吐、不吃奶等症状,此时如及时治疗,可以完全恢复。
胎黄常因母亲受到湿热侵袭而累及胎儿,使胎儿出生后出现胎黄,所以妊娠期间,孕母要注意饮食,不吃生冷的东西,并忌酒和辛辣食物,以防损伤脾胃;妇女如果生过有胎黄的婴儿,再妊娠时应作预防,按时服用中药;婴儿出生后就密切观察其巩膜黄疸情况,发现黄疸应尽早治疗,并观察黄疸色泽变化以了解黄疸的情况。
婴儿出生后,应密切观察皮肤黄疸情况,注意过早出现或过迟消退,或黄疸逐渐加深,或黄疸退后又出现等情况,以便及早考虑病理性黄疸的诊断;注意观察婴儿的全身症状,有无精神萎靡、嗜睡、吸吮困难、惊剔不安、四肢强直或抽搐等症状。以便及早发现重症婴儿,及早治疗;注意保护婴儿皮肤、肚脐部及臀部的清洁,防止破损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