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补充益生菌预防湿疹及哮喘:RCT
摘要:尽管两项研究都纳入了哮喘高危患儿,但人口学特征,尤其是母乳喂养的比例及时间有较大差别,表明结果差异可能与环境暴露因素密切相关。
根据卫生假设,儿童早期
益生菌暴露可能影响免疫系统
发育以及过敏性疾病患病风险。但最近针对鼠李糖乳杆菌GG的研究未得出一致性结论。针对高危儿童,预防性鼠李糖乳杆菌GG使用会影响2岁时
湿疹及
哮喘患病风险吗?本项随机对照试验将为你说明。
鼠李糖乳杆菌GG是可能参与婴幼儿免疫系统发育调节潜在的益生菌,但目前的临床研究仍存在较大争议。
▼现有研究未得出一致性结论
芬兰一项纳入159例新生儿的随机、对照、双盲试验发现,孕妇及婴儿早期预防使用鼠李糖乳杆菌(1010个菌落生成单位/天)可以降低儿童2岁时过敏性疾病(如湿疹)的发病率,后续的随访发现这一保护作用还可持续至幼儿期结束。
德国一项相似的研究发现鼠李糖乳杆菌对2岁儿童过敏性皮炎发病率无显著影响(OR0.96,95%CI0.38-2.33)。
尽管两项研究都纳入了哮喘高危患儿,但人口学特征,尤其是
母乳喂养的比例及时间有较大差别,表明结果差异可能与环境暴露因素密切相关。
▼随机、对照、双盲减少试验偏倚
此项基于美国城市地区的RCT仅关注婴儿出生6月内益生菌补充对高危儿(父母哮喘病史)童过敏性疾病的影响。干预组婴儿在出生6月内每天服用1010个菌落生成单位的鼠李糖乳杆菌及225mg菊粉的胶囊,对照组服用325mg菊粉的胶囊,胶囊溶于2ml母乳/配方奶或水协助婴儿口服。
最终有184例高危患儿纳入临床研究并随访6年,其中68名儿童在2岁时诊断湿疹,27名在5岁时诊断哮喘。
▼益生菌效果6月初显,2岁时组间无显著差异
湿疹的累积发病率在出生后1年内增加,此后进入平台期。在出生6月时,对照组儿童湿疹的预测累积发病率为15.4%(95%CI8.0%-22.8%),高于干预组发病率6.6%(95%CI1.5%-11.7%)。但出生24月时,干预组与对照组预测累积发病率分别为30.9%(95%CI21.4%-40.4%)、28.7%(95%CI19.4-38%),相对危险度0.95(95%CI0.59-1.53),两组间发病率已无显著差异。
研究人群中第一例哮喘病例在2岁时诊断。5岁时对照组和干预组哮喘累积发病率分别为17.4%(95%CI7.6-27.1%),9.7%(95%CI2.7-16.6%),相对危险度0.88(95%CI0.41-1.87),组间哮喘发病率无明显差异。
▼其他研究结论
在27例出现哮喘的患儿中,有18例(67%)有早期诊断的湿疹,湿疹患儿的哮喘发病率显著升高(相对危险度3.64,95%CI1.66-7.96)。
针对生产方式以及喂养方式对益生菌调节过敏性疾病发病率的影响,由于组间差异较小且病例数较少,无法得出确切的结论。
▼孕晚期母亲治疗可能至关重要
此项研究发现单纯出生后婴儿益生菌补充对过敏性疾病发病率无明显影响,孕晚期母亲补充益生菌可能对疾病预防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孕晚期母亲使用益生菌可能改善消化道及生殖道菌群结构,这与此后新生儿肠道菌群定植有密切关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