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孩子吃手,为啥要微量元素背锅?
摘要:说到这里,肯定会有一大批家长迫不及待的冲上来给自己诊断啦——没错我娃就是缺锌,我娃又不爱吃饭,又咬手指头,还吃手指甲!
一般来说,孩子吃手这个事情,是让家长很头痛的。小的时候还能拿孩子口欲期来安慰一下自己,等到孩子三四岁了,要是还使劲吃手,或者是把手指甲咬的秃秃的,那家长就真的很抓狂了。这种情况下,家里人往往要么就一看见孩子吃手就厉声喝止,要么直接打手,也有一些会使上指套、手套、辣椒水等等的“辅助工具”,但是,要是这些都不管用的时候,无计可施,又感到深深挫败的家长就不由得要找一些“外界因素”来背锅了,于是,微量元素缺乏的“异食癖”闪亮登场,使得我们认为,大孩子吃手,就一定是缺微量元素。
那么,要说这个之前,我们就得说一说什么是因为微量元素缺乏而出现的异食癖——一般来说我们会认为孩子如果缺乏锌,就有可能会导致味觉的迟钝,引起食欲减退,不爱吃饭,有些孩子还会想要吃一些泥巴、石头、线头等等不能吃的东西。
说到这里,肯定会有一大批家长迫不及待的冲上来给自己诊断啦——没错我娃就是缺锌,我娃又不爱吃饭,又咬手指头,还吃手指甲!
但是,这里再一次敲黑板(到底我是多爱敲黑板呀喂……)不要把孩子的各种情况都一股脑的归结到疾病身上好不啦?再来说,孩子有一种最严重、最常见的病,叫“带养不当”,换句话说,也就是我们大人没有对孩子做好带养,引起孩子出现了各种问题,可是最后一股脑的把这些问题的责任推到孩子身上,认为是孩子这里那里病了,这个那个缺了。
没错,如果我们把孩子出问题的责任归结到自己身上的话,我们不免会产生愧疚感,会觉得不安;但是,要是把孩子出问题归因成孩子生病了,孩子缺微量元素了,那么这一家里,除了被逼着
吃药的孩子之外,绝对是皆大欢喜——孩子出问题是因为孩子有病,我们都在尽心尽力给孩子治疗,我们没有错,我们做的很好很到位。
对于这种思路,我只能给一个表情——
那么,下面我们就来说,大孩子吃手,为什么不首先考虑缺锌。
要说这个,我们来看uptodate提供的儿童每日锌的推荐摄入量:1-3岁的话每日推荐摄入量是3mg,每日最大的安全摄入量是7mg;4-8岁每日推荐摄入量则是5mg,每日最大安全摄入量是12mg。
那么,我们每天吃的食物里面,含锌量又会是多少呢?
其实锌并不是少见的食物营养成分,奶制品、肉类、海鲜、蔬菜、菌菇里面都有。其中奶酪和红肉、海鲜、菌菇里面锌的含量较高。
让我们来看一下一个1岁多宝宝,如果在推荐的食物摄入量范围,每天吃400ml牛奶,50g牛肉,100g蔬菜+20g菌菇的话,可以摄入多少锌吧。
400ml纯牛奶含有1.68mg锌,50g牛肉含有1.85mg锌,20g菌菇含有1.8mg锌,加起来5.33mg,轻松超过每日推荐量。
因此,你看看,如果正常喂养的话,想缺锌也不是很简单呢!
不过,如果大孩子吃手这个锅不能背给锌的话,那要背给谁呢?
非常简单。在孩子出现每一种问题的时候,不要单纯去针对问题来思考,而要深挖问题背后所代表的更深层的意义。
一般来说,孩子会把吃手当成一种缓解自己压力方法,因此,当孩子存在压力的时候,会不自觉的开始吃手。而当我们训斥孩子的时候,孩子的压力也会随之增大,那么我们本意是想让孩子不吃手,却反而加重了孩子吃手。
因此,想要让孩子不吃手,首先我们需要观察孩子在什么时候会吃手。是无聊的时候?亚历山大的时候?困倦的时候?不爽的时候?然后去尽量减少这些情境的出现,自然孩子吃手这个事情就会越来越少了。
如果你并不去想每一个问题之后的意义,而是找出各种疾病来背锅,那么,最后需要为这种行为背锅的,其实还是家长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