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健客网 > 儿科频道 > 儿科治疗 > 儿童用药 > 儿童用药错误知多少?

儿童用药错误知多少?

2017-09-24 来源:泰博儿科  标签: 掌上医生 喝茶减肥 一天瘦一斤 安全减肥 cps联盟 美容护肤
摘要:中国目前的医疗体制“以药养医”,导致大处方泛滥,由此给家长们造成了一个错觉,以为药吃得越多,病好得越快,于是中药西药多种药一起服。
  美国每年有上万人因用药错误损害健康,中国这些数字会更高。美国MSN健康网曾经邀请药学专家总结了九个最容易犯的用药错误。结合这篇总结和我个人的临床经验,为大家解析一下最常见的儿童用药错误,以提醒家长们避开这些儿童用药的陷阱。
 
  一。搞混药名,看错包装
 
  “国家用药错误报告项目”统计显示,将近1\4的用药错误因搞混药名所致。例如,用于儿童退烧的泰诺林和用于儿童感冒症状的泰诺。泰诺林是单一成分的药品,有效成分对乙酰氨基酚。泰诺(酚麻美敏)是复方成分药品,含四种成分,除了对乙酰氨基酚外,还含盐酸伪麻黄碱,氢溴酸右美沙芬和马来酸氯苯那敏。现在不主张给儿童使用复方感冒药,因为儿童感冒多由病毒引起,只需用退烧药控制体温低于38.5摄氏度,一般5-7天就可自愈。对于儿童高烧不退,我们一般建议使用泰诺林,如果搞混药名选了泰诺,则可能烧没退下来,反倒给儿童带来嗜睡,乏力以及食欲不振等副作用,不利于恢复体力,反而使病程延长。
 
  药品包装相似也不容忽视,尤其是同一家药厂生产的不同药品。例如,儿童常用药泰诺林滴剂,美林滴剂和艾畅滴剂,是同一个药厂生产的三种不同药品,但最近发现她们的外包装越做越像,不仅是尺寸大小相似,连颜色都趋于一致,我们在药房给病人准备药时,都需要不断提醒自己认真核对,否则很容易拿错。家里备了同一药厂不同药品的家长也需额外小心,给孩子用药前切记仔细核对,必要时找人核对,以避免拿错药品给错药物
 
  二。几种药同时吃,中西药混吃
 
  中国目前的医疗体制“以药养医”,导致大处方泛滥,由此给家长们造成了一个错觉,以为药吃得越多,病好得越快,于是中药西药多种药一起服。事实上,无论中药还是西药,绝大多数药物进入体内要经由肝脏代谢灭活,肾脏排泄清除。由于儿童的肝肾功能还不健全,因此尽量避免多种药物同时服用,以避免损伤肝肾。另外,如果病情需要多药同服,也应该知道如何正确服用。例如,当需要中药和西药同服时,我们一般建议服用药物时间至少要间隔一个小时。
 
  多种药物同时服时,还需注意各药物的有效成分,以避免重复用药,加重不良反应。例如,退烧用对乙酰氨基酚,但这个成分同时也存在于许多复方的感冒药中,如果退烧的同时还服用复方感冒药,就有可能导致对乙酰氨基酚过量,由此造成肝损伤。再例如抗过敏的扑尔敏,这个成分在很多复方感冒药里存在,成分列表里可能写的是氯苯那敏,如果家长们不知道扑尔敏的成分就是氯苯那敏,吃扑尔敏的同时给孩子服含氯苯那敏的感冒药,很容易造成扑尔敏过量,由此导致孩子昏睡不醒,严重者可造成意识丧失。
 
  三。弄错剂量
 
  药品有不同的剂量单位,比如毫升(ml),毫克(mg)等。有的时候,一些医生还喜欢用简写,这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提醒家长们仔细识别剂量单位。例如,抗过敏的西替利嗪滴剂,2岁以下儿童每次的剂量是0.25ml(相当于2.5mg),有些医生喜欢写2.5mg,如果把这里的2.5mg错看成2.5ml,那给孩子服用的量就达到中毒量了,严重者会导致儿童死亡,美国报道过这样的例子。再例如,泰诺林在中国市场上有两个浓度的产品,混悬剂的药物浓度是160mg/5ml,而滴剂是500mg/5ml,如果家长不仔细核对浓度,很容易给错剂量。去年六月,美国FDA就已经要求泰诺林生产商将这两种剂型统一成160mg/5ml,美国市场不再有500mg/5ml的剂型。在中国还没有采取这样的措施,因此建议家长们在家里只备一个浓度的泰诺林。
 
  四。保健品当糖吃
 
  保健品市场一直很红火,不少家长怕孩子缺维生素或微量元素而选择给儿童服保健品。为了在口味上吸引儿童,保健品的厂家把产品的口味做得很好,以致于不少孩子把保健品当糖吃。例如,不少妈妈给孩子海淘小熊糖,一种儿童型多种维生素。口感好而且外形可爱,孩子们很爱吃。国外有多个小熊糖过量的案例报道,都是趁父母不注意儿童误服的。提醒家长们保健品吃多了也会中毒,要告诉孩子这不是糖,要把保健品放在儿童够不到的地方或者锁进柜子里。
 
  五。滥用抗生素
 
  孩子感冒发烧,家长们首先担心发展成肺炎,于是随意使用抗生素预防肺炎。事实上,感冒发烧没那么容易就发展成肺炎。抗生素可以用于治疗细菌性肺炎,但不能预防肺炎,预防肺炎可以考虑接种肺炎疫苗。滥用抗生素将增加抗生素耐药的几率,导致孩子一旦真正需要抗生素时,抗生素将不起作用。对于抗生素的使用,还有另外一些误区:其一,病好了立刻停用抗生素,没用够疗程也容易导致细菌耐药或者病情反复。通常使用抗生素时,需要感染控制住后继续使用3-4天才能完全杀死致病菌。其二,抗生素治疗细菌性感染是个逐渐起效的过程,大概需要2-3天才能看出效果,并不是吃了一个剂量就有立竿见影的作用,因此不要随意停用或频繁更换抗生素。其三,抗生素越新越好。一进医院就要求医生开三代头孢,事实上,抗生素没有谁比谁更厉害一说,不同的感染部位致病菌不同,因此不同的抗生素针对不同的致病菌。比如皮肤软组织感染,一代的头孢就很有效。
 
  六。中药纯天然,服中药安全
 
  西药由于是经过临床试验才批准上市的,因此西药在试验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都会在药品说明书中注明。中药由于是祖国医学文化的传承,没有特别严格的临床试验,因此药品说明书里的不良反应通常注明“尚不明确”。尚不明确只表明没有可参考的临床数据,不代表安全。另外,100%植物来源的药物也不代表100%安全,比如龙胆泻肝丸,因含马兜铃酸,服食过量可能会造成肾损伤,严重者可致肾衰竭。还有,最近国家药监部门公告了中药注射剂喜炎平等的不良反应,更是给家长们敲响了警钟。提醒家长们不要随意给孩子吃所谓的“小中药”来强身健体,要牢记“是药三分毒”。
 
  七。海淘药品,洋货一定好过国货
 
  由于中国药品安全问题频出,导致家长们选择海淘药品。这里面其实是有很大的风险的。其一,由于语言障碍,很多家长无法了解海淘药品的真正用途和用法用量。比如小蜜蜂紫草膏,淘的时候商家可能会夸大它的疗效,说成是可以吃的万用药膏,但实际上,它在美国的适应症用于提神醒脑,缓解疲劳。使用人群是2岁以上,一日最多3-4次,两岁以下使用要咨询医生。它里面的主要成分COMFREY,FDA曾就它的口服补充剂发出过肝毒性的警告,不含外用剂型,因此外涂要避开溃破的皮肤才不会有肝毒性。其二,由于网上商家缺乏监管,很难保证药品质量,也很难及时获得药品的不良反应信息。例如有人海淘了缓解出牙不适的药膏,成分列表里含苯佐卡因“Benzocaine“。事实上,因这个成分可能会引起严重的高铁血红蛋白血症,因此美国FDA和中国SFDA都发出警告:不要给2岁以下幼儿使用含苯佐卡因成分的药膏缓解出牙不适,可选择牙胶或用手指按摩牙床来缓解宝宝出牙不适。
 
  避免儿童用药错误的一些小提示:1.不听别人推荐药品;2.不信神奇疗效药品;3.不买夸大不实药品;4.不吃来源不明药品;5.更不要推荐药品给他人。6.不与别人分享药品,尤其是处方药,对一个人病症的药不一定适合另一个人的病症,好心可能会办坏事。只服用医院、诊所或合格药店购买的药品,共同保障儿童用药安全。
 
有健康问题?医生在线免费帮您解答!去提问>>
健客微信
健客药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