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方舟健客 > 儿科频道 > 疾病类型 > 小儿黄疸 > 新生儿黄疸的几种类型,你都了解吗?

新生儿黄疸的几种类型,你都了解吗?

2017-09-20 来源:亦辰妈妈的小儿科  标签: 掌上医生 喝茶减肥 一天瘦一斤 安全减肥 cps联盟 美容护肤
摘要:新生儿为什么特别容易出现黄疸?是由新生儿的生理特点决定的。在宝宝还是胎儿的时候,因为还没有开始呼吸,胎儿的氧分压就低。
  新生儿黄疸对于妈妈们来说应该并不陌生。几乎每个新生宝宝都有新生儿黄疸。不过大部分都是生理性的,并不用担心。可是有些病理性的新生儿黄疸严重的会引起脑瘫。就不得不引起重视了。我们从以下几个问题入手剖析:
 
  为什么新生儿特别容易出现黄疸?
 
  母乳性黄疸是怎么回事?需要注意什么?
 
  出现什么情况时需要警惕是不是病理性黄疸?
 
  新生儿黄疸最严重的并发症(核黄疸)是怎么回事?要如何预防?

  一、为什么新生儿特别容易出现黄疸?
 
  什么叫黄疸?指血清中胆红素升高超过正常水平时,皮肤粘膜就会呈现黄色,称之为黄疸
 
  新生儿为什么特别容易出现黄疸?是由新生儿的生理特点决定的。在宝宝还是胎儿的时候,因为还没有开始呼吸,胎儿的氧分压就低。所需要的红细胞数量就多。出生后开始呼吸后,血氧分压升高,过多的红细胞就会招到破坏,血红蛋白分解速度加快,生成更多的胆红素。加上肝功能还不成熟,所以新生儿就特别容易出现黄疸。特别是在饥饿,缺氧,脱水,头颅血肿时就更容易出现黄疸。
 
  二、母乳性黄疸是怎么回事?需要注意什么?
 
  母乳喂养儿,黄疸于生后3~8天出现,1~3周达高峰,6~12周消退。停喂母乳3~5天,黄疸明显减轻或消退。可能与母乳中的B-葡萄糖醛酸苷酶进入患儿肠内使肠道内胆红素升高有关。分早发型和迟发型两种:
 
  早发型的黄疸:生后一周内的新生儿,由于母乳摄入不足,胎便排除延迟,使肝肠循环增加,导致血清胆红素升高。处理办法:早期开奶和增加喂养次数和数量。母乳不足时添加配方奶,可以促使肠道动力和减少胆红素的吸收,有助于预防母乳喂养性黄疸的发生。
 
  迟发型的黄疸:大多发生在生后一周以后,2周左右达高峰,然后逐渐下降,继续母乳喂养,黄疸可持续2~3个月。处理办法:一般情况好,生长发育正常,肝功能正常的情况下,一般不需要治疗
 
  母乳性黄疸注意以下几点:
 
  目前无确诊母乳性黄疸的实验室检测手段。
 
  可以通过排他性诊断(如试着停母乳,改喂配方奶3~5天,黄疸减轻)
 
  不主张放弃母乳喂养。主张少量多次喂哺,刺激肠蠕动,增加排便次数
 
  一般不需要治疗(胆红素小于12mg/dl)。但对于胆红素水平较高的新生儿应密切关注。必要时可用药物(茵栀黄,益生菌)
 
  三、出现什么情况时需要警惕是不是病理性黄疸?
 
  先来对比下生理性黄疸和病理性黄疸
 
  病理性黄疸的产生原因
 
  胆红素生成过多:如血型不合的溶血,头颅血肿,皮下血肿引起的血管外溶血,感染,红细胞增多等疾病就属于这种
 
  肝脏摄取和结合胆红素功能低下:如家族性暂时性新生儿黄疸,药物引起的黄疸属于这种
 
  胆汁排泄障碍:新生儿肝炎,先天性胆道闭锁,先天性胆总管囊肿
 
  出现什么情况要警惕病理性黄疸
 
  出现时间,持续时间(详见上表)
 
  观察黄疸的分布情况
 
  出现相应症状:
 
  如发热,头颅血肿,肝脾肿大,大便呈灰白色或陶土色,不爱吃奶等情况出现时说明有相应的疾病。
 
  四、新生儿黄疸最严重的并发症(核黄疸)是怎么回事?要如何预防?
 
  核黄疸是新生儿黄疸最严重的并发症,由于它会引起神经系统不可逆的损伤(脑瘫,智力低下等)需要引起极大的重视。
 
  为什么会出现核黄疸?是由于新生儿的血脑屏障还不成熟,而胆红素属于脂溶性的,更易透过这层屏障直达大脑组织。胆红素对大脑细胞,神经元有极大的毒性。大脑细胞和神经元一但招到破坏,就不再生。
 
  核黄疸临床分期
 
  分期表现持续时间
 
  警告期嗜睡,反应低下。吸奶无力,拥抱反射减弱,肌张力减低12~24小时
 
  痉挛期抽搐,角弓反张,发热,双眼凝视,肌张力增高,呼吸暂停,双手紧握,双臂伸直内旋12~48小时
 
  恢复期痉挛期的各种症状好转2周
 
  后遗症期手足徐动,眼球运动障碍,听觉障碍,牙釉质发育不良等
 
  如何预防:及时发现并治疗病理性黄疸,在出现核黄疸警告期时就及时进行换血治疗。
 
  注意事项:
 
  新生儿出生后的胆红素水平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与胎龄和是否存在高危因素密切相关。应密切观察黄疸变化,特别是早产儿。
 
  目测黄疸程度和经皮测胆红素作为筛查手段,确诊要靠血清胆红素
 
  血清胆红素大于等于20mg/dl时,需要注意观察神经系统表现,高度警惕核黄疸的发生。
 
  新生儿除黄疸外还伴有其他异常表现时,及时去医院
看本篇文章的人在健客购买了以下产品 更多>

相关问答

有健康问题?医生在线免费帮您解答!去提问>>

热文排行

热门问答

用药指导

健客微信
健客药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