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健客网 > 儿科频道 > 疾病类型 > 手足口病 > 手足口病如何预防?

手足口病如何预防?

2017-09-16 来源:亦辰妈妈的小儿科  标签: 掌上医生 喝茶减肥 一天瘦一斤 安全减肥 cps联盟 美容护肤
摘要:肠道病毒适合在湿、热的环境下生存与传播,75%酒精和5%来苏不能将其灭活,对乙醚、去氯胆酸盐等不敏感;对紫外线和干燥敏感
  一.病原学(什么病毒引起的)
 
  手足口病的病毒属于小RNA病毒科肠道病毒属,包括:
 
  *柯萨奇病毒A组(CoxasckievirusA,CVA)的2、4、5、7、9、10、16型等
 
  *B组(CoxasckievirusB,CVB)的1、2、3、4、5型等;
 
  *肠道病毒71型(HumanEnterovirus71,EV71);
 
  *埃可病毒(Echovirus,ECHO)等。
 
  其中以EV71及CVA16型较为常见。
 
  肠道病毒适合在湿、热的环境下生存与传播,75%酒精和5%来苏不能将其灭活,对乙醚、去氯胆酸盐等不敏感;对紫外线和干燥敏感,各种氧化剂(高锰酸钾、漂白粉等)、甲醛、碘酒以及56℃30分钟可以灭活病毒。病毒在4℃可存活1年,-20℃可长期保存,在外环境中可长期存活。
 
  二、传染源(谁可能传染给你的宝宝)
 
  病人和隐性感染者均为是本病的传染源
 
  三、传播途径(通过什么方式感染宝宝)
 
  主要是通过人群间的密切接触进行传播。
 
  飞沫传播患者咽喉分泌物及唾液中的病毒可通过空气飞沫传播。
 
  经口传播宝宝接触患者的唾液、疱疹液、粪便污染的手、毛巾、手绢、牙具、玩具、餐具、奶具等日常接触,容易引起手足口传播,所以洗手是预防手足口病的最好方法。
 
  四、易感人群(谁最容易得)
 
  多发生于学龄前儿童,3岁以下病率最高
 
  患者主要为学龄前儿童,尤以≤3岁年龄组发病率最高,4岁以内占发病数85%~95%。
 
  五、潜伏期(被感染到发病时间)
 
  一般2—10天,平均3—5天,
 
  国内报道一般5-7月为发病高峰,本地随“雨季”相伴而来。
 
  (近年本地区发病时间分布图)
 
  六、发病后是啥表现?
 
  发热、手、足、口腔、口周、臀部、下肢等部位的斑丘疹、疱疹.
 
  少数病例可出现脑膜炎、脑炎、脑脊髓炎、肺水肿、循环障碍等.
 
  具有以下特征,尤其3岁以下的患者,有可能在短期内发展为危重病例,应密切观察病情变化,进行必要的辅助检查。
 
  持续高热不退。
 
  精神差、呕吐、易惊、肢体抖动、无力。
 
  呼吸、心率增快。
 
  出冷汗、末梢循环不良。
 
  高血压。
 
  外周血白细胞计数明显增高。
 
  高血糖
 
  七、预防
 
  手足口病传播途径多,婴幼儿和儿童普遍易感。做好儿童个人、家庭和托幼机构的卫生是预防本病感染的关键。
 
  (六步洗手法)
 
  勤洗手
 
  喝开水
 
  吃熟食
 
  常通风
 
  晒被褥
 
看本篇文章的人在健客购买了以下产品 更多>
有健康问题?医生在线免费帮您解答!去提问>>
健客微信
健客药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