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足口病应急预案?手足口病对小儿有什么危害?
摘要:我们国家自主研发的EV71手足口病疫苗已经投入使用,属于二类疫苗(自费)。6个月至5岁儿童都可以接种,12月龄前的宝宝效果最好,接种时间越早越好。
【正确的洗手方法】
正确的洗手是有效防止感染及传播手足口病的措施之一,能有效的防止肠道病毒的传播。正确的洗手包括洗手及时及洗手方法合理。在下列情况下应及时洗手:餐前和上厕所后。在与患者接触后,触摸眼、口、鼻前。
打喷嚏或
咳嗽后。带口罩前及摘口罩后。接触公共设施如扶手、门柄、电梯按钮、公共电话后、从外面回家后等均应及时洗手。
合理的洗手方法应包括以下步骤:1.在水龙头下把手淋湿;2.擦上足够的肥皂或洗手液覆盖所有手表面;3.掌心相对,手指并拢相互摩擦;4.手心对手背沿指缝相互搓擦,交换进行;5.掌心相对,双
手交叉沿指缝相互摩擦;6.双手手指的背部与掌心搓揉;7.一手握另一手大拇指旋转搓擦,交换进行;8.弯曲各手指关节,在另一手掌心旋转搓擦,交换进行;9.搓洗手腕,交换进行;10.用清水把手冲洗干净;11.用干净的毛巾/纸巾擦干或烘干机烘干;12.用擦手的毛巾/纸巾关闭水龙头。
传播:病从口入
手足口病可经胃肠道(粪-口途径)传播,呼吸道(飞沫、咳嗽、打喷嚏等)传播,另外,接触患者的口鼻分泌物、皮肤或粘膜
疱疹液及被污染的手及物品等也会造成传播。简单总结成一句话就是,病从口入。
防病:洗手是最好的预防
既然是病从口入,那就好办啦。所有宝宝可能会放进嘴里的东西都要清洗干净。不仅要给宝宝勤洗手,妈妈在给宝宝换过尿布后也要勤洗手哦。
肠道病毒最怕紫外线和高温煮沸式消毒,可以用这两种方式来消毒。
另外家里要多通风,尽量避免带宝宝去人群密集的公共场所。有些感染者并没有发病症状,但在发病前几天,就已经携带了传染病毒。疾病高发期间,不要往人多的地方凑。
Q:能打疫苗预防么?
回答:
我们国家自主研发的EV71手足口病疫苗已经投入使用,属于二类疫苗(自费)。6个月至5岁儿童都可以接种,12月龄前的宝宝效果最好,接种时间越早越好。
这种疫苗针对的是7
1型肠道病毒引起的手足口病,对其他类型病毒起不到作用。
但由于71型肠道病毒是引起手足口病的最主要病毒,还是能起到很大的防护作用,所以还是建议尽量给宝宝接种。
Q:手足口病或疱疹性咽峡炎如何区别、应对?
回答:
这两种疾病的表征非常相似,应对比区别更加重要。
由于这两种疾病会在7~10天自愈,所以基本上不需要用药。如果孩子因为发热、水疱破裂产生严重感染或脱水严重的时候,及时看医生更加安全保险。想了解更多,点击《不能亲孩子?说说疱疹性咽峡炎和手足口病这对狐朋狗友》就能查看哦!
夏季是手足口病的高发期。这种“来势汹汹”的传播性疾病,往往一现身就撂倒一大片孩子。尤其幼儿园,更因为集体生活成为交叉感染高发的“重灾区”。
宝宝发烧、哭闹、不吃饭……都让爸爸妈妈心疼又头疼。
但是大部分时候,这种麻烦的病并不可怕。只要科学护理、学会判断需要警惕的信号,孩子都能很快好起来。
说到底,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是最关键的,防止病从口入就要勤洗手!
这才是最简单、最重要、也是最有效的预防措施,一定要记住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