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足口病防治知识?手足口病对小儿有什么危害?
摘要:“手足口病进入流行期,但此病可防可控可治,广大市民注意保持良好的健康卫生习惯,就可以很好预防手足口病的侵犯。”疾控专家提出防病“五须知”,强调手足口病可防可控。
手足口病于每年春季开始多发,4月病例增多明显,5月~7月发病形成高峰。该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常见急性
传染病,多发生于学龄前儿童,尤以5岁以下年龄组发病率最高。
“手足口病进入流行期,但此病可防可控可治,广大市民注意保持良好的健康卫生习惯,就可以很好预防手足口病的侵犯。”疾控专家提出防病“五须知”,强调手足口病可防可控。
保持良好卫生习惯,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保持
口腔清洁,多饮白开水或清凉饮料,多吃新鲜蔬菜和瓜果;
保持空气通风和清洁,注意居室内空气流通、温度适宜,经常彻底清洗幼儿的玩具、奶瓶或其他用品等;
尽量少让孩子到人群拥挤的公共场所,以减少被感染机会;
手足口病期间,要特别注意婴幼儿的营养、休息,防止过度疲劳而降低免疫力,接触婴幼儿的家庭成员也要注意个人卫生;
学校、家庭一旦发现儿童有手、足、口腔等部位的斑丘疹、
疱疹等症状,应当及时安排护送儿童到医疗机构就诊,尽量降低该病侵犯的危害。
手足口病,听起来怪可怕的,还老爱欺负小朋友。这不,集中爆发的季节又到来了。
谁又能保证绝对防住呢?(对了,手足口病疫苗已经研发成功1年多啦,该不该打呢?去文末的链接里看看吧)万一不小心感染了,加强护理也顶大用!
提问
医生您好!宝宝一岁九个月,前天被诊断为手足口病。请问我们家长应该注意一些什么?还有,宝宝之前身体一直不错,年后一直在生病。怎么样才能增强孩子抵抗力呢?急急急!!!
回答
答:手足口病是非常常见的呼吸道病毒感染性疾病,好发于夏季。
高热伴有口咽部、肛门周围、手足心出现水泡样皮疹。口咽部水泡样皮疹会破溃引起进食疼痛,致进食水减少。
整个过程在5~7天,会自愈,不需特别治疗。只有个别出现呼吸和神经表现才需治疗。患手足口病期间,耐心护理最为重要。
(详细请参考《崔玉涛图解家庭
育儿10:小儿常见病》)
我们翻阅《崔玉涛图解家庭育儿【最新升级版】》全套书籍后,就宝爸妈们关心的宝宝手足口病护理的相关问题进行了补充回答。
手足口病
提起手足口病,家长们都很担心。此病全年均可发作,但好发于夏秋季节,托幼机构为重灾区。
1.认识手足口病
此病发病前孩子有接触史,潜伏期一般2~7天。主要表现为口腔、手、足等部位黏膜、皮肤出现红疹及小泡样损害,可伴有发热、
咳嗽、流涕等症状。
绝大多数预后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