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对钙、VD认识和使用上的误区
大多数父母对佝偻病有足够的认识,但具体到他们的宝宝身上,认识往往出现比较大的偏差,处理上存在不少误区。
误解一:把佝偻病称为“缺钙”
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主要是由于体内维生素D(VD)不足,致使钙、磷代谢失常的一种慢性营养性疾病。“缺钙”是继发于VD不足,当然,也有宝宝是单纯摄钙不足,或两者兼而有之。也就是说,VD不足、摄钙不足或两者兼有都可导致佝偻病,而最常见的是VD不足;所以,把佝偻病称为缺钙是不恰当的,容易引起人们的误解。
由于这样的误解,在没有医生指导下,父母就十分重视补钙,给宝宝吃各种各样的钙,而忽略了VD的合理补充,结果导致无效补钙。相反,补钙过多,不能有效利用,从尿便中排泄,不但浪费药源,还导致宝宝便秘、高钙尿,影响胃肠道和
泌尿系功能。
误解二:佝偻病宝宝低钙
“缺钙嘛,血钙一定低喽。”这是不全面的认识!VD缺乏可导致两种情况,一种是VD缺乏性佝偻病,以骨骼改变为主要表现,血钙可在正常范围或偏低。一种是VD缺乏性手足搐搦症,多见于六个月以内的婴儿,以血钙低为主要表现。这主要是由于VD缺乏时,甲状旁腺代偿性分泌不足,不能使低血钙恢复,出现低血钙表现。所以,“佝偻病”时,血钙不一定低。
误解三:只要补充足量的VD和钙剂就不会患佝偻病
对于绝大多数(95%以上)V-D缺乏性佝偻病是这样的,但对于少数佝偻病则不然,经过常规预防或治疗仍不见效的佝偻病,应除外特殊原因造成的佝偻病,如:家族性低磷血症、远端肾小管性酸中毒、VD依赖性佝偻病和肾性佝偻病等。
误解四:多汗、烦躁、易惊、枕秃是佝偻病特异性表现
仅依据临床表现,诊断佝偻病准确率是很低的。哪一个表现都不是特异性的,正确诊断必须源自对病史资料、临床表现、血生化检测结果和骨骺X线检查的综合判断。血清25-(OH)D在早期即明显降低,是可靠的诊断标准。
常有父母询问:他们的孩子有枕秃,晚上睡觉不好,医生说缺钙;给开了巨能钙、依可欣。分析一下:一是诊断错误,单凭枕秃、晚上睡眠不好是不能诊断佝偻病的;二是如果小儿确实患有佝偻病,服用巨能钙和每天一粒依可欣也不能有效治疗佝偻病,服用的只是预防量,这就是概念不清。
误解五:补钙就能预防佝偻病
佝偻病的病因是VD不足致使钙、磷代谢失常,导致佝偻病最主要的原因是VD不足,钙摄入不足是次要的;因此,单纯补钙是不能预防佝偻病的。
误解六:晒太阳,就不用补D了
“大夫告诉我每天晒太阳就不用补维生素AD了,从宝宝生下来就一直给宝宝晒太阳。”
“在室内?还是室外?”
“室内。”
“打开窗户吗?”
“没打,天气太冷了。”
这位患了佝偻病的宝宝8个月,从出生到现在只补过两周的维生素AD。钙吃了几盒。
维生素D缺乏是导致佝偻病的最主要原因,D的主要来源一是食物,二是阳光照射皮肤产生,阳光中的紫外线可被玻璃阻挡,所以,隔着玻璃照太阳起不了作用。婴幼儿,尤其是6月以前的早期婴儿,这两个来源都及其不足,必须通过额外补充才能满足婴儿的需求。而且,只是面部接受阳光,每天需要2小时才能满足需要。没有足够的维生素D参与,补充再多的钙对预防佝偻病都是无效的,不但浪费药源,还会引起宝宝便秘。
钙营养和身高没有直接关系
孩子的身高的确跟营养状况有很大的关系,可这里指的“营养”是均衡的营养搭配,没有任何一种营养素比另外一种更加重要[15]。应该说,营养和基因共同决定着孩子的身高。
在营养相当的情况下,同一年龄段儿童的身高会在正常范围内波动,如果身高低于该年龄段的正常水平,几乎能肯定地说,这个宝宝的营养状况不是特别好[16]。
但单独看钙营养,却对身高没有影响。无论是在宝宝出生前给妈妈补钙,还是在宝宝出生后,以及儿童期补钙,对孩子的身高均没有影响[17,18]。
所以说,要想通过后天的努力,让孩子长得更高,需要的是合理搭配膳食,加上适当的户外运动。
枕秃,多汗,出牙晚,夜惊,婴儿O型腿是缺钙吗?
【枕秃】很多婴儿后脑勺都会少一圈头发,被称为“枕秃”,这主要是由于婴儿毛囊
发育不全,加上新陈代谢旺盛,长时间躺着在睡枕头的部位,或者戴帽子的部位,由于经常摩擦到,头发就长不好(别的地方可能头发也长得不好)。等孩子大一点,毛囊慢慢发育好了,头发自然就会长好了,不需要补钙,也不需要吃黑颜色的食物。
【多汗】小朋友晚上出汗多非常普遍,往往并不意味着有什么营养问题。宝宝的体温比成人高,睡觉时出汗绝大多数时候都是因为穿/盖多了。但是也可能意味着严重的疾病,如
甲亢,肝上的肿瘤,恶性皮肤癌,结核,艾滋等。如果不是那些严重疾病,那就是热出汗的,可别瞎补肾、补钙啊。
【出牙晚】宝宝正常的第一颗乳牙萌出的时间最晚至18个月。13个月后出牙才算作“出牙晚”,但这通常是
遗传决定的,可以遗传自父母任意一方。如果你家宝宝出牙晚,问问你的父母或者对方父母,你们当年是不是就出牙晚。18个月后还没有出牙的话,需要看牙医确定是不是有什么别的问题引起。
【夜惊】宝宝夜里惊醒哭闹是很正常的现象,可能是因为做梦,可能是饿,可能是便便了不舒服,或者是想要便便了不舒服,可能是尿了……
【婴儿O型腿】婴儿O型腿不能仅仅因为O型腿判断为缺钙或者佝偻病,很多健康的不缺钙的宝宝的腿都会看上去很“O”,但实际上确实完全正常的,因为婴儿的骨骼还
不够坚硬,不够有力支持他们身体的重量,等孩子大一点,肌肉有力骨骼更强健了,腿部自然会直起来。
总而言之,缺钙并不能通过这些表现来判断。临床上诊断佝偻病除了临床表现,更主要的是通过一些血液和骨骼检测来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