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健客网 > 儿科频道 > 疾病类型 > 手足口病 > 手足口病防治指南?小儿手足口病怎么办?

手足口病防治指南?小儿手足口病怎么办?

2017-08-31 来源:健客网社区  标签: 掌上医生 喝茶减肥 一天瘦一斤 安全减肥 cps联盟 美容护肤
摘要:每年的5至7月是小儿手足口病发病高峰。手足口病的发烧、红疹等症状与很多其他疾病相似,如何鉴别也成为很多家长的困惑。
  手足口病的传播途径:
 
  分泌物传播
 
  飞沫传播
 
  手接触传播
 
  粪便传播
 
  手足口病的预防措施:
 
  注意饮食卫生:不要让孩子喝生水,吃生冷食物;孩子经常使用的奶瓶、水瓶、玩具、手帕等物品定期消毒;饭前便后要洗手,外出回家后同样也要洗手。
 
  注意衣物卫生:家长给孩子更换尿不湿、处理粪便后要洗手,并妥善处理污物;父母要及时给孩子的衣物进行晾晒或消毒。
 
  注意环境卫生:少带或不带孩子到人群密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注意保持家庭卫生,勤晒被褥和衣物。
 
  有发热或不舒服者应及时门诊就诊。
 
  应尽量少去或不去公共场所,尤其不要带小孩出去探亲访友,以免增加传染的机会。不到病儿家串门。
 
  在幼儿园发现,应及时上报。做到:早发现,早治疗,早隔离。
 
  主要是隔离病儿(隔离期约为2周),并且立即告诉老师,以
 
  每年的5至7月是小儿手足口病发病高峰。手足口病的发烧、红疹等症状与很多其他疾病相似,如何鉴别也成为很多家长的困惑。近日儿科专家发现家长带着“疑似手足口病”的孩子来就诊,结果检查后发现是水痘、疱疹性咽峡炎等其他问题。
 
  区分水痘和手足口病
 
  夏季也是手足口病的高发期,两者都是“长痘痘”、可传染的疾病,且侵袭对象也多为3岁以下婴幼儿,如何区分两者,很多家长并不清楚。
 
  专家指出,虽然水痘和手足口病患儿都会出现发烧现象,但它们之间有着很大区别。水痘疱疹是全身性的,一般遍及全身,最密集的部位则是前后胸、腹背部,此外,头面部、头皮上、脚底下,手指和手掌上也可出现。在发热的同时或是第二天,即可出现米粒大小的红色痘疹,在几小时后,痘疹就变成明亮如水珠的疱疹,个头稍大且皮薄,有痒感。一般病情会持续1—2周。
 
  手足口病的疹子主要分布在手、脚及口腔,躯干很少,个小且颜色更红些,痒感不明显。在低热的同时,还有流涕、厌食、咽痛、腹痛等全身症状。口腔黏膜、手心、足趾背面、臀部皮肤,以及指、趾间的皱褶处。口腔黏膜上的疱疹,大约1-3mm大小,是散在分布的,疱破后即变成浅浅的糜烂、溃疡,灼痛感很明显;手心、足趾背面等易摩擦部位,出现的一般是红色斑丘疹或水疱,从几个至几十个不等。一般病情会持续7—10天。
 
  专家提醒家长,无论是手足口病还是水痘,都属于传染性较强的疾病,所以,不管家长发现孩子出现上述的哪种症状,都应马上带孩子到医院就诊。就诊时,最好选择儿童专科医院。
看本篇文章的人在健客购买了以下产品 更多>
有健康问题?医生在线免费帮您解答!去提问>>
健客微信
健客药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