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健客网 > 儿科频道 > 疾病预防 > 饮食保健 > 儿童饮食饮食搭配?儿童饮食注意事项?

儿童饮食饮食搭配?儿童饮食注意事项?

2017-08-30 来源:健客网社区  标签: 掌上医生 喝茶减肥 一天瘦一斤 安全减肥 cps联盟 美容护肤
摘要:.患病儿童:儿童饮食行为问题合并基础疾病,影响生长发育,需医疗干预,如早产、胃食管返流、吞咽障碍、发育障碍等
  一、什么是儿童饮食行为问题?
 
  儿童饮食行为的内涵包括喂养行为、进食行为、食物选择和进食环境等,2岁以内儿童饮食行为问题的发生率随着月龄增加逐渐增加,好发于2~6岁。7-8月龄儿童的发生率为25%;12-14月龄:发生率35%;19-24月龄:发生率45-50%;2-6岁:为好发年龄,父母报告可高达60%。

  二、常见饮食行为问题有哪些?
 
  1.吃得少
 
  2.吃得慢(>25分钟)
 
  3.对食物不感兴趣
 
  4.拒绝某些食物
 
  5.不愿尝试新的食物
 
  6.强烈偏爱某些质地或某些类型的食物
 
  7.食物过于精细,害怕进食较粗食物
 
  8.饭菜经常含在嘴里不下咽
 
  9.进食技能低于该年龄应具有的能力,如不会或不愿自喂、使用餐具等
 
  10.吃饭时做其他事情(如看电视、玩游戏等)
 
  11.吃饭地点不固定(如总不在餐桌旁吃饭,吃饭时会到处走动)
 
  12.吃饭时需要一些小道具
 
  三、儿童饮食行为问题发生人群
 
  1.正常儿童:儿童饮食行为问题多发生于正常儿童,身高和体重影响不明显,受到家人关注,部分家长存在不适当的期望
 
  2.问题儿童:儿童饮食行为问题多,持续时间长,影响儿童体重或身高,引起家人焦虑
 
  3.患病儿童:儿童饮食行为问题合并基础疾病,影响生长发育,需医疗干预,如早产、胃食管返流、吞咽障碍、发育障碍等
 
  四、如何预防饮食行为问题
 
  1.定期体检,获取正确的儿童营养及喂养知识。
 
  2.请儿保科医师评估儿童的饮食行为:是否存在饮食行为问题?存在哪些饮食行为问题?
 
  2.进行营养指导
 
  1)按膳食平衡宝塔进行合理的营养搭配,强调合理适时辅食添加的重要性:添加辅食的适宜时间是宝宝4-6月龄,不早于4个月,最好不晚于6个月,母乳喂养、混合喂养、人工喂养的婴儿都应该添加辅食。
 
  添加辅食对培养儿童良好的饮食行为有哪些作用呢?
 
  ①可以补充乳类营养素的不足,满足婴儿生长发育的需要;
 
  ②锻炼儿童的咀嚼吞咽能力、增强胃肠道消化功能等;
 
  ③为培养儿童良好进食、均衡膳食打好基础,防止日后挑食、偏食等不良饮食行为;
 
  ④各种食物的色、香、味、形等接触可刺激感知觉发展,从而促进智力发育;
 
  ⑤为断奶做准备:添加辅食是心理断奶的开始,逐渐减少对母亲的依赖,促进孩子心理逐渐成熟。
 
  辅食添加的方法:按循序渐进的原则添加:即从一种到多种,从少量到多量,从稀到稠,从细到粗,少盐不甜,忌油腻。
 
  第一阶段辅食:泥糊状食物,其作用是补充铁、刺激味觉及锻炼宝宝吞咽功能;
 
  第二阶段辅食:固体食物:可以锻炼宝宝口腔咀嚼、吞咽功能;并通过手抓、使用勺子等工具锻炼宝宝的手眼协调能力。
 
  不同月龄婴儿的辅食添加方法:
 
  4-6月龄:食物质地:泥糊状食物(米糊、菜泥、果泥、蛋黄泥等);喂养次数:1-2次;每餐的量:2-3勺(10ml/勺);继续母乳喂养或配方奶;
 
  7-9月龄:食物质地:泥糊、颗粒状食物(稠粥、烂面条、肉泥、肝泥、鱼泥等);喂养次数:每天2次;每餐的量:每餐逐渐增加到2/3碗(250ml/碗);继续母乳喂养或配方奶;
 
  10-12月龄:食物质地:碎末状食物(如软米饭、碎菜、肉末、肝末等)及块状、指状的食物(利于孩子用手抓食);喂养次数:每天3次;每餐的量:每餐3/4碗;继续母乳喂养或配方奶;
 
  1-2岁:食物质地:家常食物,切细,必要时切细或捣碎;喂养次数:3次正餐,1-2次加餐;每餐的量:每餐1碗;继续母乳喂养或配方奶;
 
  添加辅食的品种:
 
  ①谷物类:用于提供能量;
 
  ②动物性食物(蛋、肉、鱼、禽类)能使孩子更强壮
 
  ③奶制品应尽量让孩子每天都吃:补充优质蛋白质、良好的钙源。
 
  ④适量食用豆制品对孩子有益处;
 
  ⑤深绿色和黄色蔬菜和水果:各种矿物质、维生素、纤维素的良好补充。
 
  不适宜的辅食:
 
  ①不给孩子吃营养含量低的饮品,如饮料、补品等;
 
  ②限制果汁的量以免替代其他营养丰富的食物。
 
  ③不要给婴儿辅食中加糖:糖除了增加食物中的能量没有其他营养价值,早期吃含糖食物会造成婴儿对这种食物的偏好。
 
  ④不要给婴儿辅食中加盐:食物在天然状态下含有的盐足够婴儿需要,另外摄入的盐会加重肾脏负担。
 
  2)喂养者应采用积极反应型的喂养行为:
 
  ①喂养者较高程度的支持和宽容以及适当的控制;
 
  ②喂养者能留意儿童“饥饿”或“过饱”的信号,积极适当的反应,提供有利于生长发育的食物;
 
  ③喂养者用鼓励和赞扬的方式促进儿童进食,对于发展儿童自我调节方面非常有效;
 
  ④不应采用高度控制型或自由放任型喂养行为:可以按“快乐进食3W原则”提醒自己:
 
  吃什么(What)、什么时候吃(When)、在哪里吃(Where)——父母决定;
 
  吃多少(Howmuch)——孩子决定,父母引导
 
  3)家长如何培养孩子良好的饮食行为:
 
  ①为孩子提供良好的进食环境;
 
  ②培养孩子对不同食物的兴趣;
 
  ③指导孩子提高进食技能和进食速度;
 
  ④鼓励、交流和互动,建立安全的依恋关系;
 
  ⑤培养孩子良好的进食规律和习惯;
 
  ⑥鼓励孩子进食的自主性及自我管理能力。
看本篇文章的人在健客购买了以下产品 更多>
有健康问题?医生在线免费帮您解答!去提问>>
健客微信
健客药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