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健客网 > 儿科频道 > 妈妈关注 > 育儿新知 > 厌奶记|厌奶什么的,都是被逼的!

厌奶记|厌奶什么的,都是被逼的!

2017-08-11 来源:康优健康  标签: 掌上医生 喝茶减肥 一天瘦一斤 安全减肥 cps联盟 美容护肤
摘要:同样,排除我们之前列举的“误贴标签”的种种情形,真正的厌奶,是喂养者主观、自我中心的喂养行为,包括定时定量喂养,过度喂养,并且长期持续这种喂养行为的结果。
  宝宝为什么会和大人唱反调,不吃奶呢?”
 
  厌奶这种现象,与幼儿、成年人的厌食症,是同样的语义,在形成机制上,也是同源的。在心理学经典中,尤其是精神分析学派的知识中,成人的厌食症与暴食症,都源于早年也就是三岁以前,与母亲的关系,更具体地讲,是早年哺乳关系中的经历——那就是长期被迫进食。
 
  同样,排除我们之前列举的“误贴标签”的种种情形,真正的厌奶,是喂养者主观、自我中心的喂养行为,包括定时定量喂养,过度喂养,并且长期持续这种喂养行为的结果。
 
  我们知道,生物有进食的本能。生物具有完整的反馈机制,当身体出现需要食物的信号,也就是通常讲”饥饿感“、”食欲“,个体会主动寻求与获得食物。当获得充足的食物之后,身体感受到的,是饱足感,是满足之后的舒适、愉悦。此时个体会自然停止进食,直到再次感到对食物的渴望。这是生物天性,也是人类常识。
 
  而长期被迫进食,会破坏身体的神经内分泌反馈回路。当饥饿感尚未发生,身体没有做好进食准备的时候,喂食并不会带来丝毫的愉悦感。当身体已经饱足,仍然被强行要求继续进食的时候,这时候,被强迫的个体,会产生痛苦的感受。这也是天性,是常识。
 
  最初被强迫喂食的孩子,会自发地拒绝。拒绝如果有效,那么他可以得到一个正常的结果。但拒绝如果无效,他就得承受一次难受的经历。反复拒绝无效,他会设法逃避。孙猴子逃不出如来的神掌,婴儿的逃避同样可能无法得逞。多数母亲一般到某个阶段,会自发地调整,以适应婴儿,但不是每个母亲都会这样做。如果喂食者不是母亲,而是祖母、外祖母们,或者职业的照护者,情形可能会严重许多。
 
  这些孩子会被大人贴上各种负面的标签:|“不乖”、“习惯不好”、“是不是有病”、“是不是身体缺什么营养”等等。恶性循环就此形成,越是拒绝,越被逼迫,越是逃避,越被纠缠,越是反抗,越是受到惩罚。
 
  那些无论拒绝、逃避还是反抗都无效的婴儿,会落入最后的绝望,产生一个心理学现象:习得性无助。
 
  这个时候,生物的天性已经被毁坏,天然的神经反馈已经打破。长时间感受不到饥饿,自然就忘记了自己还有食欲这种功能。长期在没有需求的情形下进食,感受不到,甚至忘记了进食可以带来愉悦,取而代之的是被训练形成的条件反射——看见食物,痛苦之情油然而生。
 
  成年的厌食者,他们对食物与进食的认知,可以用一句话来形容:我知道我的身体需要食物,但是我痛恨吃东西的过程。
 
看本篇文章的人在健客购买了以下产品 更多>
有健康问题?医生在线免费帮您解答!去提问>>
健客微信
健客药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