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孩子喝水,应该是个技术活儿。
瞧,孩子小不懂饥渴,咱当爹妈的得学会判断孩子啥时候缺水,如何补水。
孩子大了,绿豆水、菊花水、凉茶……这些都能喝不?孩子就不爱喝水可咋办?这些也让当爹妈的费神。
河南商报宝姨采访了郑大三附院和郑州第二中医院的专家们,请他们一一支招,让咱们打响孩子夏季“喝水战”。
孩子饮水充足有利于肠胃功能的增强,减轻孩子肾脏负担,继而促进孩子的体格健康
发育。
问:如何识别孩子缺水?
答:何时给孩子补水,这是困惑妈妈们的一大难题。如果孩子出现以下这些情况,就说明孩子缺水了:
1
孩子的排尿次数明显变少,甚至一上午都没有排尿。
2
妈妈用手指轻轻捏起孩子手背上的肌肤,接着立刻松开,观察肌肤变平的过程。如果孩子的肌肤弹性变差,就说明体内缺水了。
3
如果发现孩子的前囟门和眼窝有塌陷的情况,并且孩子变得不怎么哭闹了,眼泪也变少了,出现这种情况,就说明孩子是严重缺水了。
问:不同大小的孩子得补多少水?
答:给孩子喝多少水也是有讲究的,妈妈们可不能胡乱补水,不然也会危害宝宝的健康。那么,不同月龄的孩子对水的需求量又是多少呢?
1
0-6个月。6个月内吃母乳的孩子,除生病、出汗过多等情况外,通常不需要另外补水。喝奶粉的孩子,需在两餐之间用小勺喂一些水。这一时期的孩子可以通过观察排便情况判断是否缺水,如孩子大便干结,小便赤黄,则说明身体缺水,反之则说明喝水量正常。
2
6-12个月。这一时期的孩子,1kg体重需水120至150ml,这其中50%的水可以从水果、食物中获取。
3
1-3岁。这一年龄段的孩子,1kg体重需水110至140ml。例如宝宝体重为10KG,则每天约需要1200ml水,其中600ml能够从食物中获取。
问:何时给孩子喂水最好?
答:早晨孩子起床后,可以让孩子空腹喝一些白开水,帮助新陈代谢,促进血液循环。
餐后给孩子喂一些水,能够帮助食物消化。
此外,晚上临睡前不建议给孩子喝水,因为孩子年龄小晚上熟睡后,不能自主控制排尿。假如晚上喝太多水,则容易导致遗尿,影响孩子睡眠。
平时,妈妈们也要帮助孩子养成经常喝水的习惯,不要发觉口渴了再喝水,这样容易导致身体过度缺水,影响细胞的新陈代谢。
问:“怕上火,喝xxx”火遍了大江南北,连小朋友都能张嘴就来。一位宝亲家4岁娃爱“上火”,爷爷每天都会给他喝上几罐凉茶防孩子
喉咙痛、口臭、眼屎多、便秘……这真的好吗?
答:所谓的凉茶,是中草药植物性饮料的通称,是将药性寒凉和能消解人体内热的中草药煎水做饮料喝,它是岭南饮食文化中的重要一环,一般可以分为四类:
清热解毒茶,代表药材有金银花、菊花、山栀子、黄芩等;
解感茶,代表药材有板蓝根等;
清热润燥茶,代表药材有沙参、玉竹、麦冬等;
清热化湿茶,代表药材有金银花、菊花、
茵陈、土茯苓等。
从起源来看,凉茶源于岭南,那边气候湿润,而我们属于北方气候比较干燥;其次,凉茶绝大多数属于寒凉药,易损伤人体阳气和脾胃,尤其是婴幼儿脏腑娇嫩、形气未充、血少气弱,若长期服用,易损伤小儿正气,反而影响小儿健康成长,所以小儿慎服凉茶;若孩子确属实热,可在医生指导下口服凉茶。
问:孩子可以喝菊花水吗?
答:菊花在中药学中属于辛凉解表药,味苦、甘,性微寒,中医认为苦寒之药有伤胃之弊,加之小儿脾胃功能尚未发育完善,所以婴儿期尽量避免用之,至于幼儿期及学龄期孩子,如果确有上火表现比如眼屎多、大便干等表现时可适当服用,用量宜小,3-5克即可,如孩子出现食少泄泻等表现应立即停服。
问:孩子可以喝绿豆水吗?
答:绿豆属药食同源的植物,《本草纲目》认为绿豆甘、寒、无毒,有清热解毒、消暑、利水之功效,其胶粘者,脾胃虚人不可多食。所以我们建议婴儿不宜服用,较大孩子可以适当服用,以预防中暑。
问:孩子可以喝山楂水吗?
答:山楂,属于中药学中的消食药,酸、甘、微温。具有消食化积、行气散瘀之功效。
现代研究认为,山楂含多种有机酸,口服后增强胃液酸度,提高
胃蛋白酶活性,促进蛋白质消化;山楂味酸,刺激胃黏膜促进胃液分泌;山楂中含脂肪酶,能促进脂肪的消化;山楂含有维生素C等成分,口服可增进食欲;山楂对胃肠运动功能有调节作用,对痉挛的胃肠平滑肌有抑制作用,对松弛状态的平滑肌有兴奋作用。
可见孩子可以适当食用山楂水,尤其是消化不良的孩子,但多食山楂可引起胃酸过多,故中医认为山楂只消不补,无积滞或脾胃虚弱者应慎用或不用,婴儿不宜服用。
水果有自己的“个性”,给孩子吃咱得悠着点
郑州市第二中医院儿科主任王黎明、儿科主治医师施金凤介绍,由于水果亦有寒凉、温热、甘平之分,所以给孩子吃水果应以甘平为主,比如可以多食苹果、山楂、枇杷、梅子、李子、柠檬、甘蔗、
木瓜、葡萄等;也可适当食用甘微寒的水果,比如:梨、山竹、火龙果、柚子、西瓜等;而温热类的水果比如榴莲、黑枣、桃子、荔枝、桂圆、樱桃等,建议少食或者尽量不用。
水果在孩子的食谱中应在蔬菜之后,不能用水果替代蔬菜,由于每个孩子在体质方面存在差异,所以家长应根据孩子体质来选择适合孩子的水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