毒蕈中毒
摘要:胃肠型:常见于毒粉褶蕈、牛肝蕈中毒。潜伏期在半小时~6小时,主要表现为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严重者可有剧烈腹痛、腹泻、脱水、酸中毒、休克、昏迷和肝肾衰竭,甚至死亡。
常见的毒蕈及其毒理:
捕蝇草及斑毒蕈:主要含毒蕈碱,是一种生物碱,其作用类似乙酰胆碱,能引起胆碱能节后神经纤维兴奋,产生神经
精神症状。
死帽蕈类:如白帽蕈、绿帽蕈,主要含毒蕈毒素(瓢蕈毒素),是一种毒性蛋白,刺激胃肠道,引起肝、肾及神经细胞变性坏死而致病。
马鞍蕈:含红蕈溶血素及红蕈毒素(马鞍蕈酸),可引起溶血。
有毒牛肝蕈:大多数为食用蕈,极少为毒蕈,毒性成分尚不明,主要引起神经精神症状。
那么误服了毒蕈以后,有什么表现呢?因为每一种毒蕈的毒理不同,所以人误服了以后临床表现是不一样的:
1.胃肠型:常见于毒粉褶蕈、牛肝蕈中毒。潜伏期在半小时~6小时,主要表现为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严重者可有剧烈腹痛、腹泻、脱水、酸中毒、休克、昏迷和肝肾衰竭,甚至死亡。
2.神经精神型:多由捕蝇蕈、斑毒蕈引起,也可见于鳞灰伞蕈、次、臭黄菇、牛肝蕈。潜伏期1~6小时,除胃肠道症状外,还表现为流涎、多汗、脉缓、瞳孔缩小等、严重者谵妄、幻觉、抽搐及昏迷,预后极为不良。
3.溶血型:主要由马鞍蕈引起。潜伏期为6~12小时。除胃肠道症状外,发生急性溶血性贫血及肝脾大,继发性血小板减少时,可致全身性出血。
4.中毒性肝炎性:多见于死帽蕈。白帽蕈、褐色鳞小伞蕈、绿帽蕈也可引起。对肝脏有严重损害,病势兴县,初期有胃肠道症状,继之肝大、肝功能异常、
黄疸、出血,最后死于肝坏死,
肝性脑病。少数呈暴发型,在1~2天内突然死亡,除肝损害外,常伴有脑、心、肾等内脏损害。
5.有的毒蕈含类似阿托品的毒素,可引起瞳孔散大、心动过速、兴奋、躁狂、昏迷、
惊厥等症状。
那么误服了毒蕈以后应该怎么治疗呢?
首先根据食入时间,立即给予催吐、洗胃、导泻或洗肠,洗胃液选择1:5000高锰酸钾或者浓茶水,或者1~2%碘酒20滴加水500~1000ml,可起沉淀、氧化生物碱的作用。洗胃后应由围胃管给予通用解毒剂(含药用炭2份、鞣酸1份、氧化镁1份)20g,病注入硫酸钠或硫酸镁溶液导泻。
阿托品的应用:有毒蕈碱中毒症状者,阿托品每次0.03~0.05mg/kg,皮下注射,每15~30分钟重复一次,严重病例静脉给药。达阿托品化时,减量维持至病情缓解。
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应用:适用于发生溶血者,心、脑、肝损害及有出血倾向者也可应用,可静脉滴入或者口服。
肝损害者:除尽早应用保肝
药物外,还可应用二巯丙磺钠。
对症治疗:包括了纠正脱水,维持电解质和水平衡,保护重要脏器功能,可应用各种维生素、能量合剂,有出血者给予止血剂。贫血严重时,应输注新鲜红细胞,同时应积极处理惊厥、脑水肿及肾衰竭,必要时可行血液净化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