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身体什么都不缺?
摘要:多数营养素摄入后如果有多余的可以在身体存储,需要时被征用,所以每天摄入多点少点也没有关系,只要不是长期摄入不足或者过量。
上一篇告诉大家查微量元素不能知道孩子是否缺什么,并不是说查微量元素完全没有用处,只是比较有限。
不少人留言问:怎么才知道身体是否缺什么呢?首先看看我们的身体需要多少?
中国营养学会出版的《中国居民膳食
营养素参考摄入量》记录了我们需要的各种营养素参考摄入量(RNI),适宜摄入量(AI),最高摄入量(UL)。这几个营养学概念大家可以查阅之前我的文章”如何选择营养补充剂?“。
如下图,如果完全不摄入某种营养素,缺乏的风险是100%,随着摄入量增加,缺乏风险逐渐减轻,如果摄入量在RNI与UL之间,摄入就是适合的。不同营养素的RNI(相当于图中的RDA)与UL之间的”宽度“是不一样的,所以,当您问医生某样营养素是否需要额外补充时,医生可能会说”可吃可不吃“,”隔三差五吃“这样的话。
怎样知道我们摄入量是否能达到推荐量?
1.通过《中国食物成分表》查找某样营养素摄入量;
2.跟上述营养素需要量想比较,摄入量在RNI与UL之间一般是不用担心缺乏或过量,事实上,即使不在这个范围也不用太担心,因为缺乏或过量几率也不是100%,但是,最好不要长期超过这个范围。
如何让我们什么都不缺呢?
实际上,没有一个完美的方案让我们知道身体是否缺什么,但是,我们可以尽量让我们什么都不缺。
多数营养素摄入后如果有多余的可以在身体存储,需要时被征用,所以每天摄入多点少点也没有关系,只要不是长期摄入不足或者过量。
不同的食物所有的各种营养素及其含量不完全相同,要想什么都不缺,我们能做的是,让每餐食物营养均衡,食物种类尽量多样化。同时,定期监测孩子生长,只要生长良好,没有缺乏的表现,大可不必太紧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