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饭
是我觉得很庆幸从添加辅食之前就提前学了相关知识,因此没有步抱睡的后尘,即养成不好的习惯后再花大力气改,当然中间也有困惑的时候,本篇主要是理论结合实践的记录及过程中的感悟,可能对于还没有加辅食的宝宝或者有相似问题的宝宝更有参考价值。
分阶段描述说明:本文中的“阶段”只是自家宝宝的情况,不一定适用于所有宝宝,比如有的宝宝第一阶段就会出现不吃辅食的情况,有的宝宝第二阶段没有出现我家的问题等等,本篇是自家情况的经验分享。
第一阶段
添加辅食初期(8月龄之前)
特征:来者不拒
基本情况
添加辅食的最佳时间就不赘述了,最新研究结果是不管母乳还是奶粉都可以满六个月时添加。关于添加辅食的顺序网上众说纷纭,有说没有固定顺序,只要宝宝可以消化就行,有说按照纯米粉-根茎类蔬菜-茎叶类蔬菜-十字花科类蔬菜-混合蔬菜-水果-荤菜泥-蛋黄的严格顺序,我家是按照后者的顺序,每样新辅食都是添加三天观察是否过敏和能否消化。这一阶段是最省心的,辅食种类简单,宝宝超配合。
喂养关键
一、要用勺,不能用奶瓶,目的是为了让宝宝区分喝奶和吃辅食(所以孕期囤的十字口的奶嘴完全浪费);
二、最重要的一定要坐在餐椅上而不是坐在身上!这是后面不用追着喂的基础,让宝宝知道吃饭是要坐餐椅的;
三、喂养过程中手上不给任何玩具。
虎妈提示
刚添加辅食时宝宝可能还不会坐,餐椅的选择就很关键了,我家选择的是网上很火的爱音餐椅,刚开始确实很好用,适合不会坐的宝宝,但后面宝宝自主吃饭后就发现超级难清洗,缝隙太多,很多地方没法清洗干净,而且极其占地方,会坐之后宜家餐椅是性价比很高又易清洗的好选择。
第二阶段
辅食瓶颈期(8-10月龄)
特征:拒绝喂食
基本情况
我家在由纯喂养过渡到手抓时,出现勺喂不张嘴的情况,且情况日益严重:最开始只要喂辅食时提供点手抓的蔬菜如西兰花土豆胡萝卜南瓜块状,则在勺喂时会张嘴,否则不提供手抓食品则不张嘴,这段时间很好解决,提每顿饭留点块状蔬菜就行。
没过多久就发展到只吃自己抓的,丝毫不理会勺喂的,刚开始还可以在自己抓着送入嘴之前张大嘴的几秒钟迅速把勺子送进嘴,后来娃知道了,只有在手抓着到嘴边才张嘴,而且嘴开得特别小,基本被自己手挡住了,送入嘴中后立刻闭上,丝毫不给勺子送进嘴的机会。
喂养难题
一、不能强迫娃吃勺喂的,不然只会越来越反抗甚至
厌食;
二、这个月龄的宝宝不能只吃块状可以手抓的辅食,不能吃干米饭,而米糊粥面条这些主食无法用手抓,学用勺子还太早学不会;
三、一周岁之前不能吃盐,无法用调味品提高宝宝对勺喂食物的兴趣。
喂养关键
一、保证辅食的色香味俱全,自制香菇粉起提鲜作用,自制高汤增加面条的味道,自制彩虹面条增加辅食美观度,每天排好第二天的三顿食谱,保证种类丰富多样。
二、改变喂养的方式和时间,早饭尽量改为可抓的辅食,结果发现完全不需要喂全部可以自己吃完,中途只要喂些粥汤防止太干,此时娃也不会拒绝,午饭和晚饭各推迟一小时,水果改为下午觉醒来吃,延长进食间隔时间,状况改善了不少。
三、如果实在不吃那就不勉强,就喂奶,因为母乳现在肯定吃不饱,所以有时发现吃完母乳开胃后再喂发现喂得特别快。
四、增加运动量,爬行的作用之一就在于此,爬是恨消耗体力的一项运动,多运动才能增加食欲。
五、如果宝宝对勺子感兴趣,喂饭时提供一个勺子给宝宝自己把玩,随便怎么敲打、当玩具啃,当有一天宝宝会自己抓着勺子喂自己时,就可以帮其把食物放进勺子让宝宝自己吃了。
虎妈提示
8-10月龄的宝宝很容易出现疑似厌食的情况,如果让其自己抓愿意吃的话就不是缺锌导致的厌食,可能是不饿,可能是想自己喂自己,家长可以想一些办法如何既保证宝宝的喂养量又不让其对吃饭反感。比如我家的办法:镜子前教育,因为我家娃比较臭美爱照镜子,如果喂饭时扭头表示不愿意,则把她抱到镜子前“教育”一下,然后把勺放到她嘴前居然就张嘴了,喂两勺后赶紧放回餐椅一般都能乖乖吃完。每个娃的兴趣点不同,因此此类方法需家长自行摸索。
但大忌是:坚决不能用玩具或者看电视这种转移注意力的办法,也不能和娃谈条件说吃完就可以怎样怎样,不能让娃觉得吃饭是个任务,不然以后就越来越难吃饭。
小贴士
这一阶段是很重要的过渡期,如果家长耐心处理好,后面解决吃饭问题会事半功倍,否则会事倍功半。
第三阶段
自主进食初期(11-13月龄)
特征:会用勺喂自己
基本情况
此阶段和上阶段的区别是由大人喂为主过渡到宝宝自主吃为主。我家在11个月时,第一次把手里放着食物的勺子自己送进了嘴里,从此进入大人把食物舀好,宝宝自己把勺子里的食物送入嘴里的阶段,当然这个过渡没有很明显,宝宝第一次会这样做可能只是偶然,后面还需不断引导,让偶然变成习惯,因此,刚开始宝宝会不熟练,会出现把食物送到嘴边前就掉了的情况,会掉在碗里、桌上、身上、地上。
喂养关键
饭前洗净小手、穿好反穿衣、地上铺好报纸,不管宝宝吃成什么样、怎么吃,吃得多慢,只要愿意自己喂自己,都要鼓励,鼓励时,不能简单说“真棒”,而是要描述情况,比如“宝宝可以自己喂自己了,真厉害啊!”以激发宝宝的动力。其实大多宝宝都是有自己吃饭的好奇心,如果大人怕脏嫌慢非要喂,那时间一长宝宝就不想再尝试了,这个阶段吃饭让宝宝双手闲着是很危险的事情,会让他/她不会专注于吃饭,后面问题会越来越多。
虎妈提示
一、如果不想追着喂那么累,不管哪个阶段,都要坚持最基本的原则:不玩玩具不看电视不逼着吃,不要抱着“长大以后就自然会好“的侥幸心理,只要坚持,用不了几个月,吃饭这个问题完全不需操心了,所以才有”宁可洗衣三个月,不愿喂饭三年“的说法。
二、关于勺子的选择,在上个阶段提过“喂饭时提供一个勺子给宝宝自己把玩”,我家在实际操作时也有过问题,有时给她一个勺愿意接受的,可能下一次吃饭就不喜欢了,曾经最多的一次给过她十几把勺子,其中包括大人用的瓷勺,最终得知了她的最爱:babybjorn的辅食勺,勺柄胖乎乎的,可能抓得很舒服,然后一直到现在(21月龄)还在用。当然每个宝宝喜好不同,总之家长一定要用心、耐心,因为宝宝不会说话,只能猜测并不断“试错”,才能知道宝宝为什么“不爱”吃饭。
第四阶段
自主进食中期(13-16.5月龄)
特征:大人协助舀
基本情况
这个阶段宝宝已完全不接受喂养,但还没完全学会舀,于是我家这三个半月是大人舀好,宝宝自己送入嘴里。
这段时间没啥特别的经验,只是如果可以重来一遍,我不会选择有这个阶段,即不会帮她舀,当宝宝自己可以拿得动勺子的时候就可以完全放手自己吃了,不管她是手抓还是勺子舀,不管舀得如何,当时就是因为宝宝舀得不熟练会搞得到处都是,所以干脆帮她舀好了,错过了十三个月零八天那次愿意自己舀的关键期,如若不然,理论上宝宝14个月就可以舀得很好了,而我家足足推迟了两个半月。
第五阶段
完全自主进食(16.5月龄至今)
特征:正式建规矩
基本情况
在看了王涛博士的《规矩和爱》并去听了讲座之后,开始停止帮她舀并建立规矩,没过多久宝宝就成了小蛮(网上那个吃饭很火的吃货宝宝)。当然罗马不是一日建成的,这个阶段很容易搞定是因为前面的坚持:不吃零食、吃饭时间坐餐椅上专注吃饭,不玩玩具不看电视、不强迫喂饭、鼓励自主进食。
虎妈规矩
早饭不吃完晨奶取消,上午不吃东西,一直到午饭才可以吃;午饭不吃完下午茶(水果+酸奶)取消,一直到晚饭才可以吃;
晚饭不吃完睡前奶取消。对于“不吃完”这个标准很严格,哪怕还剩最后一口也要照规矩来,对于饭量的控制会先提供一部分,尤其是运动量小的时候,
不够再加。每次吃饭前跟宝宝强调一下规矩,等她点头同意后再抱上餐椅。
虎妈提示
建规矩的关键是家人的统一战线,我家的情况是奶奶看到宝宝一顿没吃完到下一顿之前饿得直哭时会心疼,但日常照顾宝宝的外婆一直很支持,所以没有影响大局,当宝宝因为破坏了规矩受到惩罚(饿)的时候不要责怪,而是要做到“温柔的坚定”:蹲下来和宝宝眼光保持平视并语气平和地告诉她:因为上一顿是你自己选择放弃不吃的,吃饭前也已经知晓了规矩,因此只能等到下一餐,以后不想饿肚子的话就要每顿吃完。
羊毛成果
没有坚持多久,宝宝就真心爱上了吃饭,不管在做什么,只要说“吃饭了”,就超级兴奋,包括吃饭的时候。曾经一次发烧,
精神很不好,一听到要吃饭像打了鸡血,全程自己吃完,完全看不出生病,等下了餐椅就趴在外婆身上蔫了。后来偶尔也会有吃不完的时候,就按规矩饿一饿,下一顿绝对会好好吃,包括生病忌口期间超级清淡的饭菜,也会吃得很香。此外,从手抓和勺舀结合过渡到完全勺舀也没多久,因为此娃突然有洁癖了,不管手上沾到什么都要弄掉。
题外话
关于宝宝吃不完这件事情网上有两种观点:一种是说是宝宝在挑战规矩,还有一种说是宝宝的
脾胃无法消化身体在作出反应,所以吃不下。但不管哪种原因,都是支持让宝宝适当饿一饿,前者的原因是说建规矩,后者的原因是说给身体一定时间来消化,让脾胃休息一下。
结语
以上就是虎妈把羊毛培养成吃货的过程,其实说起来并不难,关键就是一直坚持和家人配合以及不担心宝宝饿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