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动训练VS被动训练!谁是赢家?(上)
摘要:以患儿为核心。首先治疗师并非是一个“医者”而是一个帮助者,两者就像运动员和教练之间的关系,治疗师以挖掘与提高患儿自身的运动功能和运动能力为主,以解除障碍和创造条件让患儿更好的去运动。
贝蓓
脑瘫康复群(群号:322348729)早期是一个专门提供脑瘫患儿家长交流的平台。但随着贝蓓的不断发展壮大,如今的脑瘫群已经成为包含
早产儿、
脑炎、
黄疸等高危儿及脑瘫患儿的综合
性交流群!群中家长总有些关于康复误区的讨论,而为了让一些家长在宝宝康复这条路上少走弯路,9月15日海南医学院附属医院儿童康复科资深治疗师陈太衡关于主动运动康复及被动运动康复进行了一次专题讲座。
主动运动
被动运动
康复理念的区别
主动运动训练:
以患儿为核心。首先治疗师并非是一个“医者”而是一个帮助者,两者就像运动员和教练之间的关系,治疗师以挖掘与提高患儿自身的运动功能和运动能力为主,以解除障碍和创造条件让患儿更好的去运动。
被动运动训练:
以治疗师为核心。治疗师以“医者”自居,患儿只是一个被动接受治疗的病人,患儿就是一个被“修理”的器具,治疗师着眼于肢体的“紧”和“松”,以降低静态性降肌张力为目的。
小贴士:贝蓓运动康复师郑帅认为,一个合格的儿童治疗师,首先需要学会的是如何和孩子成为朋友,而不是成为一个病人的医生。宝宝自身的配合,才能让康复达到最好的效果!
有图有真相!
接下来陈老师两种训练方法训练后的肌肉图片对比,让我们更加清晰的感受到主动运动和被动运动的区别,无疑主动运动效果是更加的出色的,对于宝宝的康复效果是更好的。
被动运动训练:肌肉细长松软,缺乏功能,肢体运动时容易紧张痉挛(上图为长期缺乏主动训练的小腿三头肌肌肉形态)。
主动运动训练:肌肉饱满富有弹性,肌肉功能好,肢体运动时协调放松(上图为长期做主动训练的小腿三头肌肌肉形态)。
2
康复特点的区别
主动运动训练特点:
1、表面看起来治疗师不用力,好像在陪患者玩,家属很不理解,在效果没出来之前,治疗师有压力。
2、在主动运动训练的过程中,治疗师很费脑力,要时刻观察患儿运动,以发现患儿运动中出现微小的变化瞬间,因势利导,绞尽脑汁想方设法让患儿更好的去运动来提高运动功能和运动能力。
3、治疗师在异化患儿痉挛和异常运动模式以及肌力训练的过程中是很费体力的,体力消耗比被动运动训练者有过之而无不及。高水平的治疗师训练动作很优美,已达到了一种艺术化。
被动运动训练特点:
1、训练过程机械化,不费脑力,患儿在治疗师的控制之下,患者听话治疗师比较有“成就”感。
2、患儿在静态下即时“效果”好:肌肉肌腱容易被拉松,异常姿势易被抑制。
3、治疗师不清楚肌张力分为静态性肌张力、姿势性肌张力和运动性肌张力,被动运动只能降低静态性肌张力,不能降低姿势性肌张力和运动性肌张力。
4、家长也认为孩子就是一个病人,应该躺着被动接受治疗,治疗师应该卖力的给病人做训练,使紧张的肢体“松”下来,只要肢体“松”下来运动功能和运动能力就建立起来(治疗者也是这么认为),但往往事与愿违。
5、治疗师卖力做训练,家长很认可。
小贴士:贝蓓温州分中心运动康复师吴莹莹老师说:“主动运动更加的灵活,但同时对康复师的要求也更高,需要学习的东西也更多,只有不断地学习,进步,创新才能走的更远
被动运动更多地是去强迫宝宝去完成每一个动作,这就会让宝宝产生抵触,畏惧等心情,造成宝宝哭闹,反抗,不配合。贝蓓一直坚持个性化的主动运动为主的康复理念,让宝宝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下完成康复训练,孩子哭闹少,配合好,效果也更好。早产儿的男神《早来的天使》作者小好爸曾在他的微博文章《不得不写的:我眼中的儿童康复中心》中写到“当我走进这里的时候,给我最大的感触是几乎听不到有孩子哭闹声,这足以颠覆我以往接触的儿童康复中心所得到的认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