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方舟健客 > 儿科频道 > 儿科治疗 > 儿童用药 > 儿科中成药虽高效低毒受欢迎但一定当心应用中的5个问题!

儿科中成药虽高效低毒受欢迎但一定当心应用中的5个问题!

2017-06-14 来源:儿童用药妙手  标签: 掌上医生 喝茶减肥 一天瘦一斤 安全减肥 cps联盟 美容护肤
摘要:服用药物时,应根据其药性在恰当的时间给药,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药效,以减轻药物的不良反应。补益药、健脾药、止泻药等在饭前服用起效较为迅速;制酸药适宜在饭前,能够中和胃酸;
  在儿科的临床治疗中,由于高效低毒,中成药受到了医生和家长们的欢迎。然而,随着新品种的不断涌现,一些中成药应用上的问题也接连出现,不但无益于病情,反而会使病情加重,极易发生不良反应,甚至会导致严重后果,所以当心儿科中成药应用中的问题避免中成药不良反应尤为重要。
  配伍不当
  儿科中成药应用中的问题
  1、辨证不明
  中医认为,病证有寒、热、虚、实之分,选用药物时也应注意热者寒之、寒者热之、虚者补之、实者泻之,辨证论治。然而,现在的中成药说明书多有含糊之词,不加辨证,不问寒热虚实,不分阴阳表里,仅凭借病名、药名用药,就容易导致用药错误。比如小儿是风寒犯肺,症见鼻流清涕、发热厌寒、咳嗽白,却选用适宜于痰热犯肺的肺力咳合剂,如此以来,疗效自然无法体现。
  2、配伍不当
  历代医家总结出了中药的配伍禁忌—“十八反”“十九畏”,对药物相互配合之后的毒副作用进行了很好的总结。目前患儿服用多种中成药的情况非常普遍,如果选药不当,将不能一起服用的药物放在一起,很容易使得疗效降低。虽然现代药理学证实“十八反”“十九畏”并不是绝对的禁忌,但是在尚未完全掌握其治疗及毒副作用的前提下,还是避免使用为好。
  3、忽视不良反应
  “是药三分毒”,中成药成分十分复杂,极易引起过敏反应。因此,人们应对中成药的不良反应及毒副作用引起高度的重视,凡是有药物过敏史、家族史的患者在服用相关药物时,应保持高度警惕,一旦出现不良反应,应立即停药。因此,在选用药物时,应权衡利弊,注意药物的不良反应与禁忌症,以免错误用药,并密切观察患儿用药后的反应,防止不良反应的发生
  4、未注意用法
  服用药物时,应根据其药性在恰当的时间给药,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药效,以减轻药物的不良反应。补益药、健脾药、止泻药等在饭前服用起效较为迅速;制酸药适宜在饭前,能够中和胃酸;祛痰药在饭前服用能够刺激胃黏膜,促使分泌物排出;刺激胃部的药物则在饭后服用,能够缓解对胃部的刺激;安神药睡前服用最好。
  忌口对于治疗疾病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5、忽视食物对药物的影响
  中成药服用时还应注意食物的作用,也就是所谓的“忌口”。尤其是还有患有过敏性疾病、支气管炎、哮喘病的患者,在服药期间不宜吃鱼、虾、羊肉、鸡、鸭、韭菜等等,由于这些食物中含有丰富的组胺和体蛋白,极易发生过敏反应。忌口对于治疗疾病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家长应具体情况具体掌握。
看本篇文章的人在健客购买了以下产品 更多>

相关问答

有健康问题?医生在线免费帮您解答!去提问>>

热文排行

热门问答

用药指导

健客微信
健客药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