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健客网 > 儿科频道 > 妈妈关注 > 育儿新知 > 罗恩菲儿德的艺术教育思想对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启示!

罗恩菲儿德的艺术教育思想对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启示!

2017-06-13 来源:东西儿童教育  标签: 掌上医生 喝茶减肥 一天瘦一斤 安全减肥 cps联盟 美容护肤
摘要:内容摘要:在一个均衡发展的教育系统里,强调每一个人的思想,情感,以及感受力都必须均衡的发展······艺术就是平衡儿童的智慧与情感所不可或缺的工具。

   罗恩菲儿德的艺术教育思想对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启示!

 
  内容摘要:在一个均衡发展的教育系统里,强调每一个人的思想,情感,以及感受力都必须均衡的发展······艺术就是平衡儿童的智慧与情感所不可或缺的工具。
 
  在艺术教育里,艺术只是一种达到目标的方法,而不是一个目标;艺术教育的目标是使人在创造的过程中,变得更富有创造力。
 
  罗恩菲尔德是二十世纪中期美术教育工具论的代表人物,他认为美术教育应作为一种达到目的的桥梁,促进儿童身心健全发展的手段。在他的理论当中,儿童的心智成长与美术教育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不同的心智成长阶段对应着不同的美术教育方法和内容。
 
  罗恩菲尔德认为儿童涂鸦一般从2岁开始,他把2岁至7岁这一时段分为两个阶段,即涂鸦阶段(2岁至4岁)和样式化前阶段(4岁至7岁)。
 
  涂鸦阶段又被分为无区别涂鸦阶段,有控制涂鸦阶段,圆圈涂鸦阶段,涂鸦命名阶段和色彩涂鸦阶段等五个阶段。在涂鸦的过程中,儿童的肌肉运动由不受控制到能够协调运动,从单纯的无思考的无意识运动到把动作与想象经验相连接进行创造活动,从无色彩到有色彩。同时,罗恩菲尔德还指出在这一阶段最适合锻炼幼儿肌肉运动的绘画工具是黑色蜡笔和平滑的大纸张,或黑板和粉笔。为了更好的使儿童的手指得到锻炼,这一阶段还可让幼儿把玩粘土或油土。
 
  在样式化前阶段中,涂鸦逐渐消失,取而代之的是儿童表现的渴望日益强烈。在这一阶段,儿童较多的使用表象符号,并且这些表现符号与个体本身有着密切的关联。如一个跛足的儿童所显示的人物的象征符号是变形的,而缺德这一部分通常与自己身体所缺陷的那部分是相吻合的。在这一时期能促进儿童心智较好发展的工具是硬毛画笔,广告颜料,吸水性较好的大纸张,粘土等。
 
  “儿童既不是在单一的领域里成长,亦不是身体的,感情的,社会的,或心灵的个别成长”,罗恩菲尔德强调儿童的成长是“统整”的成长。所谓“统整”的成长就是指儿童要全方位发展,不应过早的成为“单一思考方式”的人。因此,罗恩菲尔德提出儿童的成长包含着智慧的成长,生理的成长,知觉的成长,社会性成长,美感的成长,和创造性的成长等六个方面。

  一,创作活动中智慧的成长
 
  在儿童创作的活动中,使用的细节和主动运用的知识越多说明他的智慧发展的越好,但不能说创作表现缺乏细节就认为儿童低能,细节描绘的过多说明儿童情感比较丰富,而情感过于丰富则会影响智慧的发展,但儿童如果过度的“智慧化”又会限制他情感的自由。“儿童表现自由与知识的获得是同等重要的”。

  二,创造活动中生理的成长
 
  “在儿童的创造过程中,视觉和行动的配合促成了生理的成长”,儿童要想把眼睛看到的东西转化为纸上的表现符号,必须依赖身体的协调运动才能完成。对于一些身体比较敏感的儿童,他不但能在画中控制线条和笔触,身体有缺陷的儿童还能把自身的缺陷投射到作品中,这亦表现了生理成长和创作活动间的关系。

  三,创造活动中知觉的成长
 
  一个知觉经验丰富的儿童会在他的作品中较多的运用运动感,触觉,视觉经验,表达他们对物体形态,色彩和环境的感受。比起很少或没有知觉经验的儿童来说,有知觉经验的儿童在绘画的过程中会更加大胆的采用粗犷有力的线条,他们的线条看起来更加的流畅,体现出他们对事物的特有的知觉经验。

  四,创作活动中社会性的成长
 
  罗恩菲尔德认为社会性成长的第一步就是面对自己的经验,而绘画恰好是面对自己经验的最好途径。在绘画的过程中,儿童能够意识到自己与周围环境的关系,体验到集体的意义,并且能够在描述自己与周围环境的关系时,意识到自己的社会责任。相反,一个儿童如果不能很好的表达自己与他人之间的关系,画面呈现出压抑感,这就说明该儿童的社会成长仍处于较低的水平。

  五,创造活动中美感的成长
 
  “美感教育应该是民主社会中的主要力量之一”,因此,美感的评判标准没有统一的规范,它是基于个人的美感原则而产生的,只要一个儿童在他特定的年龄的年龄阶段表现出来的绘画特点和水平与该年龄阶段儿童绘画水平差不多就可以说该儿童的美感发展的还不错,毕竟美术教育是为了促进儿童健全发展,不是专业美术教育。

  六,创造性的发展
 
  罗恩菲尔德对创造性成长的界定是:创造性的成长,主要是自由而独立地使用前述的六种成长因素,而达到统整的效果。他十分注重对儿童创造力的培养,他曾经说过美术教育的目标就是使儿童变得更具有创造力。追对传统美术教育的种种误区,罗恩菲尔德根据自己的调查和研究提出了许多具有创造性的教育方法和内容。他说,老师和家长不应要求儿童按照成人的“正确的”,“优良的”比例和色彩设计法去画画,那只会压制了儿童的创造力。
 
  几乎每个儿童都是从模仿开始学习画画的,从定性的练习本和着色本开始学习色彩的,针对这一点罗恩菲尔德强调反复的重复和练习智慧限制儿童思想的表达和创造性的发挥,智慧使他们变得缺乏弹性且形成依赖性。他们被局限在成人的概念里,不能经行独立的创造,挫败了他们本身的创造欲。因此,在美术教育的过程中,教师的任务就是“用最有效的手段去帮助个人认识自我以刺激其创造性”,而不是教育学生怎样才能画的像。同时,教师在对儿童的作品进行评价时要坚持两大原则:一,儿童是否体验到他的作为,是否表现的积极欲望;二,画的意义,即儿童体验其经验和对经验的表现程度。这两大原则可以帮助老师树立正确的美术教育观,让老师能够通过对儿童绘画作品的观察了解儿童身心发展的状况以及自己应该如何做才能更好的促进儿童的发展。
 
  罗恩菲尔德还对经行美术教育的老师提出了一些要求。第一,老师本身要具有良好的素质,老师自己本身要具有来能更好的创造力,感应程度,以及对环境的适应能力。第二,教师要能够要设身处地,假象自己为别人的能力,针对这一点,罗恩菲尔德特别强调教师自己必须经行创作,只有了解创作的驱动力,才能更好的为儿童提供提示和刺激,才能进一步了解儿童在创作过程中遇到的困难。第三,对接自己所教导的对象的了解和认识,只有了解了教育对象,才能根据他的需要对他经行因地制宜的教育,才能更好的促进他的发展。
 
  小结:孩子们的不仅仅是传统技能的训练。英国美术教育家摩伊凯特莉曾说过:“艺术教育并非造就专业的艺术家或进行一种职业的训练,而是帮助学生在各方面发展他们的认识及智力,特别是人人都具有的独创能力。给孩子们的不仅仅是传统技能的训练,而是多元化的审美意识的培养,多层次多角度去观察问题并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以及他们自我信心创新能力的展现。
 
看本篇文章的人在健客购买了以下产品 更多>
有健康问题?医生在线免费帮您解答!去提问>>
健客微信
健客药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