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临床多了很多因为吃饭不好、食欲低下前来就诊的宝宝,引发了小编对于现代孩子厌食原因的好奇,相信宝妈们也有同样的心情,孩子吃饭不香,到底是怎样引起的呢?
调查发现:我国大约2/3的儿童有特别偏爱或总是拒绝吃某些事物的习惯,因此导致身体缺乏一些必须营养素,而这些营养的缺乏会导致儿童免疫力普遍下降、体格瘦弱、个子长不高……
导致小儿厌食的原因主要是喂养不当!小儿饮食习惯的形成,与家长在喂养过程中的行为密切相关。
1、吃太多高蛋白、高脂肪的食物
很多家长觉得给孩子的营养越多越好,吃很多高蛋白高脂肪的食物,但是却不知,过多进食这些的话,很容易就会导致孩子的肠胃消化能力超出负荷,导致孩子没食欲,有时还有食积。
2、进食不定时定量
胃肠道的充盈和排空也是有规律的,如果孩子经常饱一顿饿一顿,就会打乱胃肠道的规律,从而导致食欲低下。
3、吃太多零食
对于很多孩子来说,零食是导致厌食的罪魁祸首。条件好了之后,孩子的零食选择更多了,无论家中做的饭菜多可口,也不够零食的添加剂香,所以经常吃零食使孩子养成不良的习惯,对饭菜没有食欲。
4、强迫宝宝进食
宝宝进食量过小时,家长一着急就容易吹胡子瞪眼,强迫宝宝进食,其实这样会大大影响孩子的情绪,产生进食等于受罪的错觉,会逐渐形成条件发射性拒食,最终发展为厌食。
5、药物影响
孩子生病时,接触太多红霉素、氯霉素、磺胺类的药物也会导致孩子厌食,甚至呕吐。
6、缺锌
如果孩子厌食找不到其他可以解释的原因时,就要考虑是不是缺锌,父母可以带他去医院做血锌或发锌的浓度测定。
7、辅食添加不当
每种没有吃过的食物,对于宝宝来说都是新鲜的、好奇的,通常需要妈咪培养出良好的味觉及嗅觉感受。宝宝的味觉、嗅觉在6个月到1岁这一阶段最灵敏,因此是添加辅食的最佳时机,宝宝通过品尝各种食物,可促进对很多事物味觉、嗅觉及口感的形成和发育,也是宝宝从流食—半流食—固体事物的适应过程。然而,在给宝宝添加辅食的过程中,如果妈妈一看到宝宝稍有不适就马上心疼地停下来,便使宝宝错过味觉、嗅觉及口感的最佳形成和发育的机会,不仅造成断奶困难,还会导致日后典型的厌食症。
8、妈妈自己有不良饮食习惯
妈妈对孩子的饮食口味影响不仅体现在妊娠过程中,出生后,妈咪对于自己不喜欢吃的饭菜懒于很好地去做,也不注重口感和色泽,或者在言语中流露出对某些事物的偏见,就会使宝宝先入为主,对这些事物没等进口就感到厌恶了;或者妈咪喜爱的食物,便让孩子上顿吃完下顿又吃,就会使孩子对其倒胃口,表现出不爱吃饭。
儿科医学专家表明,只要宝宝的味觉、嗅觉及对食物的口感发育正常,正常宝宝是完全可以从爱吃的各种搭配得当的食物中,选择出有益健康的饮食组合。虽然宝宝的食欲可能会经常变化,从长远来看他们的饮食一般都能够达到平衡。因此,在了解米饭、牛奶、肉类、蛋类等食品的营养价值的基础上,或许妈妈应该允许宝宝按照自己的愿望去喜厌某种事物,不必大惊小怪,过分关注和担心反而会起反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