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巴韦林的「情有独钟」:什么时候用,如何用?
摘要:论坛站友小天哥哥995发帖「还原一个真实的利巴韦林」中指出:感冒「主张早期抗病毒,可用利巴韦林」被写进人民卫生出版社《儿科学》第八版。
近日,丁香园推出的「让18~50岁的妇女远离这个药,是每个医生的责任」一文引起了笔者关注,儿科时间也推出了「利巴韦林应用5大误区,你中招了吗?」为了进一步阐述,写了此文,希望能够有所帮助。
为什么临床医生对利巴韦林「情有独钟」?
感冒乱用药与利巴韦林滥用确实是一个值得思考又令人担忧的现实问题。就如文末留言:某儿童医院小孩感冒常常开「利巴韦林」。
论坛站友小天哥哥995发帖「还原一个真实的利巴韦林」中指出:感冒「主张早期
抗病毒,可用利巴韦林」被写进人民卫生出版社《儿科学》第八版。
而临床上很多人认同利巴韦林
治疗感冒,其依据是药品说明书中的适应证为「呼吸道合胞病毒引起的病毒性肺炎与支气管炎,皮肤
疱疹病毒感染」,而且教科书上也写着能「缩短病程」。
实际上,利巴韦林的作用机理尚不清楚,体外细胞培养试验表明:其对呼吸道合胞病毒(RSV)具有选择性的抑制作用,但临床效果目前并不确定。因此,目前临床上「滥用」利巴韦林确实是一个令人担忧的现实问题。
利巴韦林还能不能用?
在美国,利巴韦林的雾化剂型只允许用于治疗呼吸道合胞病毒引起的重度下呼吸道感染。后来的分析发现之前的研究有缺陷,利巴韦林的临床效果并不如之前评估的那么明显,1996年美国儿科学会将之前的「必须用」修改为「可以考虑使用」。
之所以将利巴韦林的应用指征控制得这么严,一是目前的临床效果还不确定,二是其副作用比较大。动物实验显示利巴韦林有明显的致畸性和致癌性,所以孕期和哺乳期都不能使用,此外利巴韦林可以导致溶血性贫血,在口服治疗后最初1~2周内出现血红蛋白下降、红细胞下降、白细胞下降,其中约10%的病人可伴随心肺方面的副作用。我国药监局还曾发布过药品不良反应信息通报。
其实任何
药物都有副作用,有些副作用也并非利巴韦林独有。
利巴韦林还能不能用?什么时候用?
世界卫生组织2013版最新的《基本用药目录》,强调了利巴韦林用于儿童时,只治疗流行性出血热;用于成人时,除了治疗流行性出血热外,只是和干扰素联合使用治疗慢性丙型肝炎。有研究表明,对于慢性戊型肝炎病毒(HEV)感染患者,利巴韦林是一个重要的治疗选择。
提醒:利巴韦林并非「广谱抗病毒药」,即使使用也要严格掌握适应证。特别是禁忌人群,比如孕妇、备孕期妇女、贫血患者,请务必远离利巴韦林。
感冒要不要抗病毒?
感冒大部分是由病毒引起的,通常外周血白细胞总数不高或偏低,淋巴细胞比例相对增加,重症患者可有白细胞总数和淋巴细胞数下降。但临床上一般不进行普通感冒的病毒学检查,在流行性感冒流行季节才会对可疑的患者行鼻拭子、咽拭子采样检查。诊断主要依据典型的临床症状,并排除其他相关疾病。
既然大部分的感冒由病毒引起,那么,感冒到底要不要抗病毒治疗?
2012年发布的《普通感冒规范诊治的专家共识》明确指出:目前尚无专门针对普通感冒的特异性抗病毒药物,普通感冒无需使用抗病毒药物治疗。过度使用抗病毒药物有明显增加相关不良反应的风险。
2015年发布的《特殊人群普通感冒规范用药的专家共识》中也指出:普通感冒多由鼻病毒感染引起,为自限性疾病,目前尚无针对普通感冒的特异性抗病毒药物,故无需使用抗病毒药物治疗。对于临床诊断或确诊为甲型流行性感冒患者,应及时给予神经氨酸酶抑制剂抗病毒治疗。对于普通感冒临床以对症治疗、缓解感冒症状为主,并嘱患者尽量加强休息,适当补充水分,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避免继发细菌感染。
儿科医生处理患儿多种病毒性感染疾病时,实际上并没有「神奇的特效」药物可选。大多数时候,儿科医生诊治的对象是儿童,面对的却是忧心忡忡的家长们。甚至很多时候,家长们自己在不了解药物适应症的情况下,会自行给小孩子使用「抗病毒药」、「抗菌药」、「退热药」、「止咳药」等。
因此,合理用药,做好家长的科普和沟通工作,确保患儿的用药安全,需要从我们每一个医生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