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健客网 > 儿科频道 > 儿科治疗 > 儿童用药 > 灌肠退热真的合理吗?

灌肠退热真的合理吗?

2017-06-05 来源:王妍琦儿科医生  标签: 掌上医生 喝茶减肥 一天瘦一斤 安全减肥 cps联盟 美容护肤
摘要:我们知道,最常用的给药方式有口服和注射两种,相比之下直肠给药并不那么常用。这是为什么呢?首先,直肠给药操作麻烦、药物容易外泄、吸收面积小、吸收不规则、不易控制用量等
  现在很多患儿家长怕孩子输液受罪,又怕吃药好得慢,所以经常一生病就会带孩子去诊所灌肠,有的诊所也经常会建议患儿灌肠,开展这项治疗的医生也说法不一,有的说吃药不见效就灌肠;有的说灌肠孩子不受罪,效果更好。
  所以,灌肠治疗在不少地区很流行,而且花样百出,不光用于发热,什么感冒、腹泻、肺炎、便秘,都给灌。灌的有盐水、抗生素,也有利巴韦林这样国内常用的抗病毒药,地塞米松这样的激素自然也会有,当然更少不了柴胡、喜炎平等常用的中药注射液。
  我们知道,最常用的给药方式有口服和注射两种,相比之下直肠给药并不那么常用。这是为什么呢?首先,直肠给药操作麻烦、药物容易外泄、吸收面积小、吸收不规则、不易控制用量等,有些药物本身的刺激性还可能造成局部溃疡。如果是插管灌肠,还可能引起肠道损伤,甚至出现穿孔等风险。而且,不是所有的药物都可以通过直肠给药,除非是专门为直肠给药设计的栓剂,或者药品说明书里注明可以直肠给药的才可以用。
  目前安全有效的儿童退热药就是对乙酰氨基酚和布洛芬,这两种药常见的是口服剂型,栓剂也有,但比较少。因为这两种药和大部分药物一样,直肠给药没有什么特别优势,使用原则是能口服就口服。首先口服给药方便、操作简单,厂家通过加入调味剂将药物调成孩子喜欢的口味,孩子不需要承受什么痛苦就可以完成服药。而且口服退热药的效果一点也不输于直肠给药,既然效果一样,口服方便、接受度好,当然优先选择口服给药了。况且,口服给药还可以根据孩子的体重精确控制用药剂量,而栓剂的剂量在出厂时都是固定的,不好根据孩子体重准确调整用药剂量,这也是退热栓不常用的原因。
  至于给孩子直肠内灌入激素来退热,糖皮质激素本来就不是退热药,中国2008年的发热指南都明确说了:不能使用糖皮质激素作为退热剂用于儿童退热。至于抗生素,能够局部使用的情况很少,我国的《抗菌药物临床使用指导原则》里,根本也不存在肛门灌入这种给药方式,也没有哪种抗生素的说明书里写了可以灌肠给药。把口服药和注射针剂拿来灌肠,是不合理用药。至于利巴韦林这样的抗病毒药,对于大部分病毒感染引起的发热都不建议用。
  很多人可能会问:“那为什么很多孩子一灌肠就好了呢?”一灌肠就好了当然可能会有,而且应该不少。除了盐水本身可以带走部分热量有助于降温外,另外灌入的一些药物(如对乙酰氨基酚、地塞米松等),被吸收后也可以起到退热的效果。此外,人体本身就有体温调节机制,即便不吃药,温度高到一定程度绝大部分也会自己调节下来,这也是超高热很少见的原因。再者,孩子发热大部分是呼吸道、肠道病毒感染引起的,基本都是自愈性疾病,不用药大部分自己也会好,灌肠治疗后孩子退热了一点也不奇怪。
  对于发热,在不适合口服退热药的时候,可以用一下退热栓。其他的灌肠方法,无论用的是什么药物,都不会对发热有额外的好处。灌肠对退热没有神奇的效果,对于其他疾病,如感冒、腹泻、肺炎也一样。相反,本来不需要特别治疗或者口服药物就可以解决的问题,如果折腾孩子去灌肠,反而可能面临更多的风险,如可能会造成穿孔、出血等肠管损伤。给孩子用不该用的激素、抗生素,随意改变药物的使用方法,可能增加过敏、耐药风险,局部药物刺激也可能引发结肠炎,灌肠还可能改变肠道正常菌群环境,诱发肠道感染。
看本篇文章的人在健客购买了以下产品 更多>
有健康问题?医生在线免费帮您解答!去提问>>
健客微信
健客药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