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健客网 > 儿科频道 > 疾病预防 > 饮食保健 > “立春”以后,如何具体顺应“春气”进行春季养生?

“立春”以后,如何具体顺应“春气”进行春季养生?

2017-05-20 来源:宝宝健康提醒  标签: 掌上医生 喝茶减肥 一天瘦一斤 安全减肥 cps联盟 美容护肤
摘要:对于人的身体,养生包括几个方面,饮食、起居、睡眠、锻炼、情志....简单来说就是吃、穿、行、睡、心”。

  “立春”以后,如何具体顺应“春气”进行春季养生?

  对于人的身体,养生包括几个方面,饮食、起居、睡眠、锻炼、情志....简单来说就是吃、穿、行、睡、心”。

  首先是吃:

  关于春天的饮食,民间有很多流传,中医也有很多讲究,俗称吃“春”。“民以食为先”,如果饮食得当,好比有了一个保健医生,时刻帮助你提高身体素质,防范各种疾病。那么春季的饮食宜忌是什么呢?

  唐代医中圣人孙思邈说:“春七十二日,省酸增甘,以养脾气。”明代高濂《遵生八笺》中也记载:“当春之时,食味宜减酸增甘,以养脾气。”意思是说:春季肝旺之时,要少食酸性食物,否则会使肝火更旺,伤及脾胃。

  此时可以多食一些性味甘平的食品。所以,春令时节可以适量食用:

  (1)山药、红枣、蜂蜜等甘味补脾的食物,炖汤、熬粥都是春季最理想的滋补品:春季宜少吃酸的,适当吃甜的。一方面中医认为春季为肝气当令管事执政之时,树木在春天从土地中破土生发而出,人体肝木要从脾胃土气中生发出来,五行来讲为“木克土”,春季木气克土气,木气盛土气弱,“酸味入肝,甜味入脾,见肝之病当先实脾”,多食酸味食品会使得肝气更加过盛而更容易损害脾胃,所以应少食酸味食品,而应该适当吃甜食养脾以消减肝木疏土的力量。另一方面,人们在春天里的户外活动比冬天增多,体力消耗大,需要的热量增多,但此时季节特点为木克土,脾胃偏弱,胃肠的消化能力较差,又不适合多吃油腻的肉食,因此,热量可由适当的甜食来供应。山药温补而不骤,微香而不燥,具有健脾补胃,补虚弱的作用。红枣春季养脾佳品。蜂蜜味甘,入脾胃二经,能补中益气、中气足体质强,可谓“正气存内现不可干”。每天能饮用1~2匙蜂蜜,以一杯温开水冲服或加牛奶服用,对身体有滋补的作用。

  (2)春芽、豆苗、韭菜、春笋、菠菜等时令菜及蔬菜,鲜嫩味美:春芽:具有消风、解毒、健胃理气之功。春令时菜,食其嫩叶,入馔甚香,常作凉拌豆腐、炒鸡蛋食用。然而香椿叶又是“发物”,有宿疾者勿食。春日食春芽。孔子说“不时,不食”,意思是,不是这个季节的(东西)就不吃。中医经典著作《黄帝内经》也说要“食岁谷”,就是要吃时令食物。春天里所有的植物都生发出鲜绿的嫩芽,可以食用的春芽有很多;豆苗:时令性蔬菜,对高血压、糖尿病患者最为适宜;韭菜:温中行气,温肾暖阳,春天气候冷暖不一,需要保养阳气,而韭菜最宜人体阳气,有健胃、提神、强肾等功效。春韭为韭菜中的佼佼者;春笋:被誉为“素食第一品”的春笋作为美味佳肴,有“尝鲜无不道春笋”之说。春笋笋体肥厚,美味爽口,营养丰富,可荤可素。菠菜:菠菜是一年四季都有的蔬菜,但以春季为佳,春季上市的菠菜,对解毒、防春燥颇有益处。中医也认为菠菜性甘凉,能养血、止血、敛阴、润燥。因菠菜含草酸较多,有碍钙和铁的吸收,吃菠菜时宜先用沸水烫软,捞出再炒。

  (3)樱桃、葡萄、苹果等水果,适当配餐,不可过食,过食则害。

  (4)葱、姜、蒜:不仅是调味佳品,还有重要的药用价值,可增进食欲、助春阳,还具有杀菌防病的功效。春季是葱和蒜在一年中营养最丰富,也是最嫩、最香、最好吃的时候,此时食之可预防春季最常见的呼吸道感染。北方人春天爱吃的小葱炒鸡蛋或小葱蘸酱,都是很有营养和顺应节气的最佳吃法。

  (5)其他如扁豆、菜花、芫荽、豆、奶制品,禽蛋、瘦肉及水果均适宜春季食用。此外,黑木耳、黑豆、番茄、青豆等对于养肝也有一定的帮助,当然食物还是当季的对人体最好。春季对于需要滋补调养的人,可以用西洋参、龙眼肉、党参、黄芪等炖鸡或瘦肉等,但过敏的人在春季一定要忌服“发物”,如等食物。

  (6)春季养生茶:1.枸杞、菊花、红枣泡茶,2.干山楂片、几滴蜂蜜、菊花泡茶。菊花泡茶后可先用升腾的热气熏眼睛,然后再喝茶。

  (7)依据中医理论,春季也有些应忌食的物品。如春三月忌吃羊肉、狗肉、鹌鹑、荞麦、炒花生、炒瓜子、虾、蟹、咸菜、海鱼及辛辣物等。

  (8)春季是阳热生动的季节,尤其是皮肤病、感染病、传染病等容易发作,原因是体虚、中气不足的人,在大气木气升动的时节,抵抗不足大气的生动,阳热不循常道升发,却上炎咽喉、流溢到皮肤等等而发病,这时候要补中气补木气敛火气,而不能吃像香菜、香椿等助发的食物。所以正常人可以吃春芽,体虚之人最好不吃。

  当然,饮食要因人而异,不是说所有的人到了春季就应该多吃山药、蜂蜜、大枣、多喝菊花茶等,糖尿病即中医消渴病就不能吃,那要听从医生的专业建议,另外每个人最好还是根据自己的体质来调整。也不是说除了上面的食物,其他的不能吃,上面说的食物是根据人体自然反应、阴阳四时变化等应适当多食用的食物,具体的还是要个人根据自己的身体情况来调整。所谓“审因施养”,“因人施养”既是这个道理。

  其次是穿:

  “春捂秋冻”说的是春天人们要捂严实厚厚的衣裳继续保暖。

  四季中冬天是“藏伏”能量的季节,我们知道冬至后的三九天是最寒冷的,但是大家常常都忘了,三九天同时也是大自然寒极生热,阴极生阳的节气,从这时候开始,地面下大地所藏的阳热慢慢上升,阳热到“立春”这个节气,就是阳热的能量“生发破土而出”的开始。只是这时候地面下升上来的阳热还很少,气候只是微微的变暖,我们要注意不能着急减衣服。“春捂秋冻”是老百姓的常识,春天要捂住保护体内初升的阳气,而秋天把阳热全部收藏到里面所以不怕冻。春捂的道理我们来看:立春标志着冬季刚转入了春季,初春的天气乍暖还寒,人体的阳气刚开始从里面往外走,外面的阳气还较弱,假如这时候不注意保暖,寒邪容易入侵体内,各种寒性疾病就会接踵而来。

  大家知道了“春捂秋冻”,可是重点捂哪呢?从人体生理角度来讲,下肢处于远心端,血液循环自然比上肢及躯干要差很多,更容易受凉。从中医的经络循行来看,脚底为肾经起源,肾为水火之脏,肾中的命门火就是春天生发的阳根,肝木之所以能生发的根本,这时脚部受寒,会导致肝木生发障碍,这是老话“寒从脚下起”的来源,所以春捂重点捂下部,下面的衣服鞋袜要减得更慢一些,过早的减衣服对身体有害无利。

  第三是行:

  大家都有愉快的童年时代,从有教学到现在,不论是私塾还是现在的学校,学生们都有春游的体验,每年的春季,全校各班都要去郊外春游,那是每个孩子最兴奋的一件大事,春游就是说春天到万物欣欣向荣的田野里感受春天里大自然生发的气息,放松心身,尽情欢乐,集体游玩,有利于孩子甚至大人的身心健康。

  《黄帝内经素问》中记载“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是什么意思呢?简单的说春天是生发的季节,天地自然都富有生气,万物欣欣向荣。此时,人们应该晚上早点睡,早晨早点起,放松身体,在庭院中缓缓散步,使精神愉悦,胸怀开畅。违反了春的自然规律,首先会影响到肝,肝主疏泄,肝出问题,会出现容易发脾气,忧郁等种种情绪,而这些情绪反过来又会加重肝病态。本来心情舒畅,七情调达,从有助于肝的疏泄,而上面的不良情绪会影响到肝的疏泄。如此一来,人体的心里与生理的良性循环会进入恶性循环当中,自然对身体有害。其实,上面的话简单的说就是立春后要早睡早起,不要熬夜,不要懒床,适当锻炼,与亲朋好友适当郊游。

  第四是睡

  大家都知道春天要早睡早起,可有些人一到了春天,经常半夜醒来就睡不着。其实原因很简单,凌晨1-3点是肝经运行时段,此刻肝木当令,人体的阳气慢慢的升发,在体内推陈出新,3点后以便把血液交到肺经(3-5点)。到了春天时节,大气的阳热开始由地下土里往外升发,人体在这个季节,身体的阳气与气血都从里往外调动。人体阳气白天行于外,晚上归于内,人夜间的睡眠,有赖阴平阳秘,阴液包涵着阳热,彼此平衡,阳不躁动,人的思维才能静止下来,也才能够安静入睡。说简单一点就是如果肝血充盈,到了晚上阳气就潜入阴血中蛰伏起来,人就容易睡着;如果肝血不足,血不归经,那么阳气就找不到藏身之处,到了晚上就会睡不着觉,或者睡着了容易醒。1-3点肝经当令,肝气主升发,阳热升动,阴虚不能涵阳,自然阳气浮越躁动,所以人不能阴平阳秘,导致失眠。而到了5点左右肺经当令的时候,肺金主降气,阳热才能暂时安静下来,人就又能稍睡一会了。解决春天不宜入睡或睡着容易醒的问题,一方面是滋补肝肾阴液,肝肾阴足,相火不妄动,阴平阳秘,自然安睡。另外一方面肝肾同源,肾的水火充足,则肝气就足,肝喜润不喜燥,肝气是命门火从肾水中火水化合缓缓升出的气,是人的生气,睡眠状态下,肝气生发的好,睡醒之人容光焕发精神奕奕就是这个道理。

  第五是心

  心,即是情志,就是我们的心情,肝木主条达疏泄,就像大树一样喜欢肆意的伸展枝叶,随风摇摆,不喜欢被禁锢束缚。人体的肝木之气同大树木气一样,同样喜欢条达舒畅,愉快舒展,这样的心情有利于肝气的功能健康,所以我们要保持心情的愉快、不斤斤计较、宽容接人待物、不过度的最求名利享受、不超过自身能力的事
 

有健康问题?医生在线免费帮您解答!去提问>>
健客微信
健客药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