雾霾、pm对身体的伤害
摘要:人体每天需要呼吸15立方米的空气,就相当于一个“过滤器”。由细颗粒物造成的灰霾天气对人体健康的危害甚至要比沙尘暴和核辐射严重。
据中国气象局网站消息,2012年元旦,中东部地区的雾霾天气已给中国中东部部分地区的公路、航空运输带来不利的影响,1日白天天津、河北、山东、山西、湖北、湖南、江西等7省(市)的高速公路局部路段通行受阻……能见度不足1000米的雾,部分地区不足200米。从去年12月份至今,从南方的广州、杭州到北方的北京、兰州,雾霾天气频繁,许多城市经常被大雾笼罩。在北京只要不刮风或风小,一出门就会闻到空气中有一股呛人的气味。不仅联想到上世纪40年代电影《雾都孤儿》的伦敦。中国环境科学院称:“珠三角、长三江、京津冀、四川盆地和沈阳等地城市群,大气细颗粒物污染日益严重,中国已成为世界上大气污染最严重的国家之一,一些大城市的灰霾天数,已经达到全年的30%以上,有的甚至达到全年的一半左右,然而即使在北京,至今尚没把pm2,5列入空气污染监测。
PM,英文全称为particulatematter(颗粒物)。用PM2.5表示每立方米空气中这种颗粒的含量,这个值越高,就代表空气污染越严重。粒径2.5微米至10微米的粗颗粒物主要来自道路扬尘等;2.5微米以下的细颗粒物(PM2.5)则主要来自是日常发电、工业生产、汽车尾气、燃煤等过程中经过燃烧而排放的残留物,在空气中转化成PM2.5的气体污染物主要有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氨气、挥发性有机物。
人体每天需要呼吸15立方米的空气,就相当于一个“过滤器”。由细颗粒物造成的灰霾天气对人体健康的危害甚至要比沙尘暴和核辐射严重。粒径10微米以上的颗粒物,会被挡在人的鼻子外面;粒径在2.5微米至10微米之间的颗粒物,能够进入上呼吸道,但部分可通过
痰液等排出体外,对人体健康危害相对较小;而粒径在2.5微米以下的细颗粒物,可以长驱直入,普通的口罩根本拿它没辙。被吸入人体后会直接进入支气管,干扰肺部的气体交换,引发包括哮喘、支气管炎和心血管病等方面的疾病。这些颗粒还可以通过支气管和肺泡进入血液,其中的有害气体、重金属等溶解在血液中,对
呼吸系统、心血管、免疫系统、生育、
神经系统和
遗传等都有影响。PM2.5还可成为病毒和细菌的载体,为呼吸道传染病的传播推波助澜。当PM2.5吸附了致癌物、致畸物,就有致癌效应、致畸效应,严重灰霾七年就会出现肺癌高发期。专家称,灰霾目前已经取代抽烟成为肺癌致病头号杀手。据报近30年来,我国公众吸烟率不断下降,但肺癌患病率却上升了4倍多,这可能与雾霾天增加有一定的关系。
雾霾天在北方深秋、初冬温度低、湿度高,容易形成;南方则在湿度大的季节易发生雾霾。
美国现行颗粒物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为:对PM2.5规定了年平均和24小时平均浓度限值,分别为0.015毫克/立方米和0.035毫克/立方米;对PM10仅规定了24小时平均浓度限值,为0.15毫克/立方米。目前,国家环保部已经开始征求意见,拟将PM2.5纳入监测中,这是我国首次制定PM2.5的国家环境质量标准,预计将于2016年首次在我国施行PM2.5国家限值标准。此次征求意见稿将PM2.5的年均和24小时平均浓度限值分别定为0.035毫克/立方米和0.075毫克/立方米,与世界卫生组织的过渡期第1阶段目标值相同。世界卫生组织认为,PM2.5小于10是安全值,我国一些大城市及其周围的PM2.5全部高于50,甚至接近80。
雾霾天注意以下几点:
1.雾霾天气尽量减少室外活动,减少吸入更多的污染物。
2.室内不吸烟,远离二手烟;灰霾天气少开窗,使用空气净化器,对PM2.5有很好的吸附效果,但在使用时要注意勤换过滤芯。
3、雾天在户外,最好戴上口罩。回到家后一定要及时洗脸、洗手、漱口。最好用棉签蘸点自来水或生理盐水清
洗鼻腔。普通口罩的阻挡效果并不好,而医用N95口罩,在阻挡比如煤尘、水泥尘、酸雾等可吸入颗粒物的过滤效果是肯定的。
4、少开车,堵车就熄火,避免汽车空转。
5、严禁近郊私自焚烧垃圾和枯草败叶。
遗憾的是在全国很多城市,现在见到蓝天竟变成了一种奢望,期盼国家尽早拿出2008年办奥运的决心治理pm2.5,期盼找回蓝天白云不再是一个遥远的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