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健客网 > 儿科频道 > 疾病类型 > 小儿便秘 > 【便秘】还在纠结开塞露会上瘾吗?

【便秘】还在纠结开塞露会上瘾吗?

2017-05-11 来源:蒋诗超博士  标签: 掌上医生 喝茶减肥 一天瘦一斤 安全减肥 cps联盟 美容护肤
摘要: 粪便在结肠内积滞时间过长,水分被过量吸收,致粪便干燥,而排便困难。由于小儿饮食不足或质量不当,如食物纤维太少、饮食蛋白质过多、饮水量太少或突然改变饮食生活习惯均能引起便秘。此外,可继发于肠道畸形、肛周感染、营养不良(腹壁及肠壁张力低下)的患儿。

  便秘,是指大便坚硬干燥,或艰涩难于便出,且排便时间延长的一种常见慢性病证。是儿科临床较为多见等一个证候,有时单独出现,有时继发于其他疾病的过程中。便秘分为实秘与虚秘,实秘多因燥结气滞而成,虚秘多因气血虚弱、津液不足而致。

我们先来看看“正常的”排便规律

3个月~1岁:每2天1次—每天4次

1岁~3岁:每天1-2次

3岁以上:每周3次—1天3次

你家宝宝的排便规律正常吗?

今天胖博就来说说便秘如何形成,在家可以给宝宝做些什么

粪便在结肠内积滞时间过长,水分被过量吸收,致粪便干燥,而排便困难。由于小儿饮食不足或质量不当,如食物纤维太少、饮食蛋白质过多、饮水量太少或突然改变饮食生活习惯均能引起便秘。此外,可继发于肠道畸形、肛周感染、营养不良(腹壁及肠壁张力低下)的患儿。

小儿便秘病因

便秘的发生,主要由于大肠传导功能失常,粪便在肠内停留时间久了,水分被肠壁吸收,从而粪质过于干燥,坚硬所致;或气滞不行,气虚传导无力;或病后体虚,津液耗伤,肠道干涩等原因所致。

这些症状,须警惕!

1、先天性巨结肠(小儿先天性肠道畸形)。

2、肛裂,肛管皮肤破裂形成菱形裂口或溃疡,排便时刀割样疼痛,便时出血,反复发作,宝宝常因忍疼痛而忍便。

小儿便秘可有以下几种

实秘:大便干结,胸胁痞满(脾胃功能失调、升降失司、胃气壅塞、出现以脘腹满闷不舒),腹中胀满,面红身热,口臭心烦,口干欲饮,不思乳食,噫气泛酸,小便短赤。苔黄腻,指纹紫滞,脉滑实或沉脉。

虚秘:面色?白,指爪无华(指甲暗淡无光),形瘦气怯,便软,便秘不畅。努挣难下,小便清长,腹中冷痛,喜热恶冷,四肢欠温。舌淡,苔薄,指纹淡,脉细。

下面胖博介绍一些常用的

导滞通闭的儿推手法

按揉膊阳池、揉中脘、摩腹、揉龟尾、推下七节骨。

实秘的宝宝可以增加:清胃经。

虚秘的宝宝可以增加:补脾经、清大肠、推三关、捏脊、按揉足三里。

按揉膊阳池

取穴:在手背一窝风后三寸处(前臂正中1/4处)

按揉膊阳池(50次)可用于便秘、尿赤、头痛等症状,起到通大便、利小便、止头痛的作用。

揉中脘

取穴:在上腹部,脐中上4寸,前正中线上(肚脐直上4寸)

揉中脘(300次)可用于胃痛、腹痛、腹胀、消化不良、泄泻、便秘、咳喘多等症状,起到消食利气、健脾和胃、宽中开胃的作用。

摩腹

取穴:腹部

摩腹(200次)能健脾和胃、理气消食,可用于便秘、腹胀、厌食、腹泻、呕吐、恶心等消化系统紊乱等相关病症,起到健脾和胃、理气消食的作用。

揉龟尾

取穴:尾椎骨端(督脉的长强穴)

揉龟尾(100次)可用于泄泻症状,起到调理大肠的作用。

推下七节骨

取穴:第二腰椎棘突下(命门)至尾椎骨端(长强)成一直线(命门至长强呈一直线)

推下七节骨(200次)可用于便秘、脱肛等症状,起到泻热通便的作用。

清胃经

动图

取穴:拇指掌面近掌端第一节

清胃经(向指根方向直推300次)可用于呕恶嗳气、食欲不振、烦渴善饥等症状,起到清湿热、泻胃火、和胃降逆的作用。

补脾经

动图

取穴:拇指末节螺纹面(拇指末节指腹)

补脾经(旋推脾经300次)可用于消化不良、泄泻、呕吐、疳积等症状,起到健脾胃、补气血;清热利湿、化痰止咳的作用。

清大肠

取穴:食指桡侧缘,自食指尖至虎口成一直线

推法:从虎口直推向食指尖为清,称清大肠

清大肠(100次)可用于湿热、食积滞留肠道导致的痢疾、便秘、腹痛等症状,起到清热利肠、除湿导滞的作用。

推三关

取穴:前臂桡侧,阳池至曲池成一直线(前臂桡侧面)

推三关(300次)可用于恶寒、无汗、气血虚弱、命门火衰、下元虚冷、阳气不足等导致的四肢厥冷、面色无华、食欲不振、吐泻等症状,起到补气行气、温阳散寒、发汗解表的作用。

捏脊

取穴:大椎至长强成一直线(脊柱)

捏法:用捏法自下而上,称捏脊,每捏3下,再将背脊皮提一下,称捏三提一法

捏脊(3-5次)可用于疳积、泄泻、发热、惊风等症。有助于调阴阳、理气血、和脏腑、通经络、培元气。还可用于成人失眠、肠胃疾病、月经不调等。

按揉足三里

取穴:小腿外侧,外膝眼下3寸,胫骨前缘旁开1寸(掌心按于髌骨正中,中指紧贴胫骨前缘,无名指指端处)

足三里为足阳明胃经穴,按揉足三里(50次)可用于腹胀、腹痛、泄泻、呕吐、下肢无力等症状,可起到健脾和胃、调中理气、强壮身体的作用。

胖博提醒

1、调节饮食,多食纤维的蔬菜。

2、训练良好等排便习惯。

3、脾胃虚,少食而少便的宝宝,应注意扶养胃气。

4、如果宝宝至少5天以上没有排便,可适当使用开塞露,以免肛裂造成宝宝不愿排便,那可就糟了。

5、如发现宝宝肚子有硬块,或疑似肠套叠情况,请及时就医。

看本篇文章的人在健客购买了以下产品 更多>
有健康问题?医生在线免费帮您解答!去提问>>
健客微信
健客药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