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健客网 > 儿科频道 > 儿科治疗 > 儿童用药 > 给宝宝喂药,家长千万别犯这几个错误!

给宝宝喂药,家长千万别犯这几个错误!

2017-04-08 来源:春雨儿科医生  标签: 掌上医生 喝茶减肥 一天瘦一斤 安全减肥 cps联盟 美容护肤
摘要:有些家长为了防止宝宝将灌入口中的药吐出,会把勺子或者其他工具放在宝宝口腔里等待宝宝吞咽后取出。切忌一定不可放入过深,过深容易刺激宝宝咽反射,造成宝宝恶心、呕吐。

  给宝宝喂药,家长千万别犯这几个错误!

  都说孩子的痛苦在母亲那里会加倍,初为人母的我对这句话深有体会。女儿四个月,不小心感冒了,咳嗽、发热,夜不能寐。去医院配了药回来,无奈女儿不配合,哭闹着不肯喝药,看着女儿声嘶力竭的哭闹,一不留神还被呛咳的面部通红,我心疼极了,恨不得替她喝上十倍的药换得她的健康。

  相信很多家长也有同样的感受,但宝宝生病在所难免,给宝宝喂药又是个技术活,很多时候全家上阵都难以搞定。

  在给宝宝喂药过程中,我发现很多家长还犯了一些错误,有些错误可能会导致一些严重的后果,在此特别整理一下,以供家长们参考:

  一、自行给宝宝配药:

  很多家长,尤其是有过带孩子经验的家长,在宝宝出现咳嗽、发烧、腹泻等常见症状时,会按照既往医生开给宝宝的药方或者上网查询、听取朋友介绍等各方面听来的“经验”自行给孩子买药。

  这种做法是不可取的,虽然有时候孩子的症状可能相似,但是因为具体病因不同,治疗方法可能差别很大,错误的用药不仅会耽误病情,严重者甚至会造成宝宝 

       二、把片剂掰成小块喂养:

  给宝宝买药时应该选择合适的剂型,小孩的药物最好以液体为佳,如果是片剂、药丸,切忌偷懒将药物直接“掰”成小块给孩子服用,以免卡住;

  三、擅自增加药量:

  在医院配药后,很多家长觉得宝宝一次吃的药太少,症状缓解不明显,私自加大药物剂量。

  这种做法也存在巨大的安全隐患,儿童用药需要严格的按照每公斤体重多少剂量来算,儿童的肝、肾等解毒器官的发育尚未完善,若擅自加药导致用药过量容易发生药物中毒;

  四、喂药前给宝宝吃饱奶:

  很多家长认为“空腹”吃药会伤胃。因此,服药前会让宝宝吃饱奶或者吃饱饭。对于小宝宝来说,这样的做法不可取。

  首先,吃饱了以后宝宝对食物没有兴趣,即便勺子放在嘴边也不容易张口;其次,吃饱了以后喂药,宝宝受到药物刺激以后更容易发生恶心呕吐,甚至造成食物反流、误吸至气管等。

  一般情况下,宝宝胃内容物少更利于药物的吸收,如果必须是饭后服用的药物,也可以适当给宝宝喂养一些以后再服药,切忌,不能让宝宝吃太饱;

  五、用开水调药:

  最好不要用开水“和”药,建议选择温开水,除非药物本身有特殊说明。太热的水会破坏药物的成份,尤其是肠道益生菌等药物,水温过高会造成药物直接失效;

  六、让宝宝平躺喂药:

  对于1岁以内的宝宝,家长最好不要抱着宝宝平躺喂药。小宝宝的吞咽功能尚未完全发育完善,平躺会造成吞咽困难且增加了药物流入气管的风险。

  最好是家长采取坐姿,让宝宝半躺在大人的手臂上,使其头部微抬高一些,用手指轻按宝宝的下巴,让宝宝张开小嘴。喂药后需要注意要竖抱拍背,避免宝宝把药吐出、呛入气管;

  七、喂药工具伸入宝宝口腔太深的部位:

  有些家长为了防止宝宝将灌入口中的药吐出,会把勺子或者其他工具放在宝宝口腔里等待宝宝吞咽后取出。切忌一定不可放入过深,过深容易刺激宝宝咽反射,造成宝宝恶心、呕吐;

  八、捏着宝宝口鼻灌药:

  很多时候,尝试了很多办法,宝宝仍不能配合,一些家长就只能“狠心”采取捏着宝宝口鼻灌药的办法,这种方法存在极高的窒息和呛入气管风险,不建议使用;

  九、在药中加入很多糖、蜂蜜等:

  为了改善药物味道使宝宝容易接受,很多家长甚至在药物中加入糖、蜂蜜试图“引诱”孩子吃下。这种方法我也是不提倡的。

  没有充分加工消毒的蜂蜜里可能含有肉毒杆菌,会对孩子神经系统造成伤害;

  在药物中加糖可能影响药物效能,尤其是对于腹泻患儿来说,过浓的糖可能改变患儿的肠道渗透压,影响患儿;

  进食了过多糖分后,若不及时漱口、刷牙等,可能造成宝宝口腔感染、龋齿等。

  宝宝发生呛咳怎么办?

  一旦喂药中宝宝出现呼吸困难并伴有剧烈咳嗽时,可能是因为药物呛咳到了气管。

  这种情况下家长不要惊慌,应该立即将宝宝上半身倾斜,防止异物进一步深入,并且用力拍其背部(两肩胛骨中间)或者在宝宝后方将手至于其肚脐处,双手交叉有规律的向上腹部施压,如果简单处理不见效,就该尽快把宝宝送医治疗!

 

看本篇文章的人在健客购买了以下产品 更多>
有健康问题?医生在线免费帮您解答!去提问>>
健客微信
健客药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