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苗可预防之疾病:狂犬病
关于狂犬病的重要事实
狂犬病是病毒性人畜共患病,在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均有发生。尽管食肉动物和蝙蝠都是本病毒的自然宿主,但99%的人狂犬病都来自病犬;
人感染后一旦出现临床症状,几乎百分百致命;
每年大约有5.5万人死于狂犬病,绝大多数死亡发生在亚洲和非洲的农村地区;
通过给犬大规模接种疫苗和普遍的暴露后免疫接种,死于狂犬病的人数大幅度降低。全球至少有1500万人接受暴露后预防。其中大多数人生活在中国和印度。
狂犬病是由某种狂犬病毒属病毒引发的脑炎,而狂犬病毒则是代表该属的主要病毒种。
潜伏期长短取决于感染的病毒数量、病毒侵入处神经分布和咬伤部位与中枢神经系统的距离等因素。病毒一旦到达大脑,就迅速复制并扩散。
在感染期间,狂犬病主要在神经系统内,因此可躲过机体免疫系统的监视,而且,血清和脑脊液内的抗体应答很难预测。
如何通过接种疫苗预防狂犬病?
WHO关于狂犬病疫苗接种的立场
建议由于居住地和职业原因,有持续、频繁或较高的风险暴露于狂犬病毒的所有人员开展暴露前预防。对于拟前往难以提供适宜医疗保健的农村高危地区,且户外暴露较大的旅行者,都应该接种狂犬病疫苗。
暴露后预防的指证取决于与可疑患狂犬病的动物接触情况:
I级接触或喂养动物,或动物舔触处的皮肤完整(即无暴露);
II级动物轻咬裸露皮肤,或无出血的轻微抓伤或擦伤;
III级一处或多处穿透性皮肤咬伤或抓伤,或动物舔触处的粘膜被唾液污染,或动物舔触处的皮肤有破损,或暴露于蝙蝠。
对于I级暴露,不要求采取预防措施;对于二级暴露,建议立即接种疫苗;对于III级暴露,建议立即接种疫苗并给予狂犬病免疫球蛋白。
接种程序
暴露后免疫程序:5剂接种程序:一般咬伤者于0天(第1天,当天)、3天(第4天,以下类推)、7天、14天、28天各注射本疫苗1剂,全程免疫共注射5剂,儿童用量相同。4剂接种程序:在0天(注射当天)接种2剂次(双侧上臂三角肌或双侧大腿前外侧个注射1剂次),第7/21天接种1剂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建议首剂狂犬病疫苗剂量加倍给予:1)注射疫苗前1天或更早一些时间内注射过狂犬病人免疫球蛋白或抗狂犬病血清的慢性病人。2)先天性或获得性免疫缺陷病人。3)接受免疫抑制剂(包括抗疟疾药物)治疗的病人。4)老年人。5)于暴露后48小时或更长时间后才注射狂犬病疫苗的人员。
暴露前免疫程序:于0天、7天、21天或28天各注射本疫苗1剂,全程免疫共注射3针。对曾经接种过狂犬病疫苗的一般患者再需接种疫苗的建议:1)1年内进行过全程免疫,被可疑疯动物咬伤者,应于0天和3天各接种1剂疫苗。2)1年前进行过全程免疫,被可疑疯动物咬伤者,则应全程接种疫苗。3)3年内进行过全程免疫,并且进行过加强免疫,被可疑疯动物咬伤者,则应于0天和3天各接种1剂疫苗。4)3年前进行过全程免疫,并且进行过加强免疫被可疑疯动物咬伤者,则应全程接种疫苗。
接种疫苗的注意事项
(1)对于暴露前预防,对疫苗中任何成分的严重反应史视为接种同种疫苗的禁忌症。由于狂犬病是致死性疾病,所以多高危暴露者进行暴露后预防不存在任何禁忌症。
(2)与其他疫苗接种工作一样,每次接种后留观15~20分钟。
(3)所有III级和II级暴露伴有免疫功能低下者都应使用狂犬病免疫球蛋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