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免疫力低下,是因为饮食中缺少铁、锌、硒!
摘要:一般情况下,宝宝体内储存的铁和出生后红细胞破坏释放的铁只够供给出生后4~6个月的需要,早产或双胞胎新生儿因体内储存铁少,容易发生缺铁性贫血。
宝宝的健康成长离不开均衡营养的辅助,家长常常发现宝宝指甲上长小白点、夜里磨牙、烂嘴角、免疫力差等症状,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让家人真是担心……。
其实,宝宝生活中的异常表现常常与营养素的缺乏有关,今天,就来和宝爸宝妈们一起分享育儿路上需要注意的微量元素:铁、锌、硒。
铁
一般情况下,宝宝体内储存的铁和出生后红细胞破坏释放的铁只够供给出生后4~6个月的需要,
早产或双胞胎新生儿因体内储存铁少,容易发生缺铁性贫血。
此外,如果宝宝发生腹泻、出血时,也会使体内的铁丢失,所以,宝宝在添加辅食后,无论是
母乳喂养还是人工喂养的宝宝,都会面临铁供给不足的情况,建议首选强化铁的配方辅食,及时为宝宝
补铁。
预防缺铁性贫血应选择富含铁的食物。
如果宝宝发生了缺铁性贫血情况,可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硫酸亚铁、葡萄糖酸亚铁、维生素C等,以促进铁的吸收和利用。
如果贫血严重或有合并感染者,则需要输红细胞。
含铁丰富的食物:动物肝脏、血、蛋黄、红枣、小米、菠菜等。
锌
锌是目前被认为与免疫系统关系最密切的必需微量元素,它参与40多种金属酶的合成,与200多种酶的生物活性有关,参与免疫系统形成、稳定调节及维持机体正常免疫功能。
目前WHO已确认的14种人体必需微量元素中,锌占第一位。
宝宝如果缺锌,会影响生长发育和智力发育。
宝宝缺锌的常见表现:
●厌食且消化能力减弱;
●宝宝身材矮小,生长发育缓慢;
●喜欢咬指甲,喜欢吃泥土、墙灰等;
●免疫力低下,经常感冒发烧,反复呼吸道感染;
●指甲白斑,手指长倒刺;
●口腔溃疡或舌苔上出现一片片的舌黏膜脱落,称为地图舌;
●多动、注意力不集中、学习能力差;
●视力下降,容易导致夜视困难、近视、远视、散光等。
含锌丰富的食物:
生蚝、山核桃、扇贝、口蘑、香菇、羊肉、葵花子、猪肝、牛肝、干酪、虾、花生、玉米等。
如有缺锌首先考虑饮食补充,必要时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药物进行补充。
硒
硒能促进免疫系统的功能、促进干扰素的生成、改善胸腺功能、促进抗体的产生及提高免疫活性细胞的功能。
当机体缺硒时,免疫力会下降。
另外,硒还能调节维生素A、C、E、K在体内的吸收及消耗。
喂养方式不当、以植食性食物为主,食物搭配不合理,长期厌食、偏食等都可导致硒摄入量不足,可以造成机体缺硒。
孩子缺硒可导致生长缓慢、体重降低、毛发稀疏,甚至肌肉萎缩变形、四肢变粗等。
含硒丰富的食物:鸡蛋、动物内脏、鱼类等,建议适量补充。
温馨提示:宝宝微量元素检测是否必须做吗?
微量元素检测只是营养评估中实验室检查里面的一种方法,而且对于某些元素来说(比如钙)甚至不是一个较好的指标。
因此,对于宝宝来说,微量元素检测不一定必须做。
建议由专业营养师或相关经验的人员对宝宝定期(3个月左右)进行营养评估,根据是否出现相关微量元素缺乏的症状和体征,以及是否通过膳食摄入微量元素不足或过量,来综合判定是否具有潜在的微量元素缺乏风险,以及何种元素可能出现缺乏,然后再决定是否要做微量元素检测,做哪种形式的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