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健客网 > 儿科频道 > 儿科治疗 > 儿童用药 > 如果孩子“抽筋”了,怎样去“救”他?

如果孩子“抽筋”了,怎样去“救”他?

2017-03-27 来源:培儿屋  标签: 掌上医生 喝茶减肥 一天瘦一斤 安全减肥 cps联盟 美容护肤
摘要:孩子抽搐看起来很可怕,但通常并不需要立即获得医疗救治。大多数时候即使不立即打针,抽搐也能自行缓解。查明抽搐的原因才是问题的关键。

  如果孩子“抽筋”了,怎样去“救”他?

  在儿童医院的急诊科,几乎每天都会上演这样的一幕:

  先是走廊上传来高声呼喊“救命呀,医生!救命!!!”,然后是一阵慌乱的脚步声,紧接着神色慌张的妈妈抱着孩子冲进来,一时气氛十分紧张。

  当值的医生、护士赶紧放下手中的活,跑过去查看。当看到是孩子“抽筋”时,往往第一个到场的医生就会对后面赶来帮忙的同事说一句:“是个抽筋的,我先看看,有需要再找你们帮忙!”于是留下一两个医生、护士,有条不紊地做相应的处理。

  而与医护这边的按部就班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家长那边往往还惊魂未定,不少妈妈更是摊倒在地,泣不成声,连话都说不完整了。

  以前我常对妈妈们的这些反应表示不解,认为妈妈们太过紧张焦虑了。后来认识了@粥悦悦,她向我说起她家宝贝热性惊厥发作时她的心情:“我以前从来没遇到过这样的状况,脑子里一点概念也没有。当时我以为小花生米将要离我而去了,心里极度恐惧……而医生的表情又淡定得很,我就觉得特别无助,要是有人能安慰我,哪怕只有一句话,都会让我安心很多。”

  我这才理解,原来妈妈们的心情是这样。作为医生,我们对疾病了解的多,自然能淡定;可对大多数妈妈来说,孩子“抽筋”恐怕是之前完全没了解过的事物,就会格外恐惧。

  以后接诊抽搐的孩子,面对惊慌失措的家长,我常会想起粥悦悦那幅搞笑的漫画。也不忘安慰他们,多说几句“别害怕”、“不要紧”、“我们会尽力帮助你的”。

  让我开心的是,大多数家长在听到安慰后,确实能更快地平复心情,照顾好孩子并配合好治疗。让我们的医疗活动能更顺利地开展。

  有时候我的做法也会受到同行的质疑:“你就不怕你说’不要紧’,可病人偏偏不是热性惊厥,而是脑炎,他将来告你怎么办?!”

  我是这样想的:在询问过病史并检查了孩子后,我们作为医生会对孩子的病情有基本的判断。这时对那些惊慌失措的病人家长说“不要紧”,除了体现医生对疾病的判断以外,更重要地是向家长传递我们对家长的关心和支持,告诉他们,我会尽力用自己的专业技能去帮助她。当他们情绪平复后,再向其仔细解释可能引起抽搐的原因,医生的分析判断,下一步的诊治方案及注意事项等等。

  虽然有极少部分的家长无理取闹甚至借机讹诈医院,让人感到心寒。但因此就将所有的患者都当成假想敌,在他们需要安慰时却因为害怕受到伤害而不作为,也违背了我行医的初衷。以后我遇到孩子抽搐惊慌的家长,我依旧会尽力帮助和安慰他们(只要看起来不太像恶霸医闹),当然也依旧会面临被医闹威胁敲诈的风险。社会大环境难以改变,作为普通人我只想尽力做好自己应该做的,无愧于心就好。

  孩子抽搐看起来很可怕,但通常并不需要立即获得医疗救治。大多数时候即使不立即打针,抽搐也能自行缓解。查明抽搐的原因才是问题的关键。不同原因引起的抽搐,对孩子的影响不一样,有些严重,有些不严重。刚一开始,很难准确判断病因,需要耐心细致地观察和进行一些必要相关检查后才可能确定。

  抽搐家庭急救哪些该做,哪些不该做,急救知识分享给大家。

  抽搐时该做的:

  1.侧卧,头偏向一侧,防止误吸。

  2.拿开患者身边如剪刀之类的尖锐物品,防止受伤。

  3.如果衣服过紧,可以考虑松解开衣服。

  通常抽搐会在几分钟内自行停止,如果抽搐持续超过5分钟甚至更长,及时拔打120急救电话。

  做好上述几点后可等待抽搐自行缓解,有条件时可用手机拍照,记录下抽搐发作时的表现以便提供给医生参考有助于判断病情。

  抽搐时不要做的:

  1.不要惊慌失措,只有家长保持镇静才能最大限度保护和帮助孩子。

  2.不要按人中和撬嘴巴,这样做并不会让孩子好得更快,反而可能造成伤害

  3.不要把手指伸进孩子嘴里,询证医学的统计数据告诉我们,这样做对孩子没有任何好处。而且你的手指会很疼!

 

看本篇文章的人在健客购买了以下产品 更多>
有健康问题?医生在线免费帮您解答!去提问>>
健客微信
健客药房